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促发展
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此举旨在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惠民生、促消费。此外,政府还计划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新华财经北京3月6日电(记者董道勇、孙广见、刘玉龙)“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旨在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

同日,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提出,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打好政策“组合拳”,以更好地防风险、固根基、利长远。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我国赤字率和赤字规模的明显提高,政府债券规模的明显扩大,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更好地防风险、惠民生、稳增长。
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
“赤字水平和赤字规模均为近年最高,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在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更加积极”是多年来首次出现的一个词。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既充分考虑实现年度预期目标需要,又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赤字率提升代表财政支出的增加。财政支出会通过政府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增加企业需求,提高利润率。对于宏观经济来讲,赤字率提升能够增加需求,活跃经济发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赤字率首次达到“4%左右”,体现了中央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坚定决心。
“打破赤字率3%的约束,宏观调控方式更加灵活,因时因势优化宏观调控。”罗志恒认为,赤字率和赤字规模的明显提高,有利于扩大支出力度,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民生保障、促进消费和科技创新。
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在3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把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促消费和扩投资之间要形成互动。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扩大内需,如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提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000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防风险、固根基、利长远——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完善和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
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要内容,2024年底,我国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每年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蓝佛安表示,在化债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财政空间得到释放,经济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