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记者会上详解今年积极财政政策,表示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以应对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赤字安排、支出强度、政府债券规模、转移支付和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同时,推出多项政策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大力提振消费。

“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为应对内外部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3月6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解答完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后强调。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这一说法也是首次提出,旨在稳经济。

蓝佛安介绍,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赤字安排上更加给力、支出强度上更加给力、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转移支付上更加给力和重点领域保障上更加给力。例如,赤字率按4%安排,规模达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均为近年最高,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新增政府债券规模11.8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

除了已有政策,蓝佛安还强调,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这给财政政策预留了遐想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昨日也表示,宏观经济政策留有后手,将依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提升,财政政策进入“相机抉择”灵活调整状态。年初预算赤字率基于预期提振,年内存在进一步加码空间,新增专项债、特别国债和准财政政策工具均是可能选项。

往年财政政策也有加码策略,如2024年允许地方动用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推出12万亿元化债“组合拳”。去年推出力度最大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方案,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合计置换10万亿元隐性债务。

蓝佛安表示,化债压力已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置换政策出台后,各地迅速落实,一是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管理更规范透明;二是高息债务低息化,预计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三是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化解到期时间临近的隐性债务。

蓝佛安认为,置换隐性债务政策还打通了经济循环堵点,带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源等经营主体得到有力支持,并更好保障了重点民生,让地方今年安排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同时,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剥离政府融资职能。

他表示,置换政策已实现良好开局,政策效能正在释放。下一步将加快落实落细债务置换政策,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做到早发力、早见效。此外,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严防新增隐性债务。

根据今年预算报告,2025年主要财政政策中,支持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首位,其中大力提振消费为首。今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蓝佛安介绍,今年财政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消费能力和底气。章俊预计,3000亿元以旧换新政策补贴将拉动2025年消费增速1.2%以上。

章俊认为,生育补贴是年内重要增量政策工具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草案中也均提及要发放育儿补贴。蓝佛安表示,今年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激发消费动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