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2022年以来,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银行理财策略随之变化。特色存款产品和“固收+”理财产品受到市场青睐,投资者需采取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银行需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投资者需求。

自2022年以来,中国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面对这一趋势,投资者的理财策略及银行的营销策略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证券日报》记者深入多家银行进行调研发现,尽管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但市场对存款产品的热情并未完全消退,特色存款产品尤其受到欢迎。

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采取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分散投资于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以确保财富稳健增值。某银行工作人员指出,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因此建议考虑低风险理财产品,如长期定期存款或国债产品,以提前锁定收益。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固收+”理财产品因其安全性和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受到市场青睐。这类产品以债券投资为基础,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来提高收益弹性,成为不少储户资产配置的首选。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建议,投资者应采用分散投资策略,将资产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等不同的理财产品,以降低风险。同时,定期调整投资组合,根据市场环境和个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则强调,在利率下行周期,投资者可以考虑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并购买年金险产品来锁定较高利率。

平安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客户经理建议,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应将安全性放在首位,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可将部分资金用于保险或定期存款,部分投资于活钱产品,剩余部分则购买证券、基金。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低利率环境,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认为,商业银行应主打安全稳健,基于市场前瞻性研究,适度探索扩大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同时创新银保产品。

田利辉则建议,银行应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开展投贷联动,数字化创新发展,打造或嵌入生态圈,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