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一季度业绩承压,拨备调节利润空间有限
AI导读:
一季度银行业面临普遍经营压力,多家银行采取策略应对。部分银行通过拨备调节利润,但空间有限。净息差收窄成为拖累项,银行需提升核心竞争力,打好“息差保卫战”。
当前银行业经营面临普遍压力,多家银行采取拨备平滑利润、成本控制等策略积极应对。一季度数据显示,7家上市银行业绩呈现“增利不增收”的特点,同时不同类型银行间的表现分化明显。部分银行通过减少拨备计提,实现利润调节。
业内人士指出,一季度上市银行拨备对利润的贡献有所减弱,但未来上市银行仍有一定空间通过拨备调节利润,且不同类型银行调节空间各异。
一季度银行业绩承压
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47万亿元,同比下滑。其中,31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24家银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然而,整体来看,上市银行业绩承压,多家银行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57%,降幅最大;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最大,为14.03%。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银行营收超500亿元,但四大行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下滑。
银行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归因于净息差下降,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资产结构调整、贷款重定价效应及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仍有7家银行出现“增利不增收”现象,包括交通银行及部分股份行和地方性中小银行。
广发证券分析师倪军表示,2023年国股行整体营收增速转负,利润正增长主要得益于信用成本(拨备计提)下降,这一趋势已延续两年。
拨备计提总体下降,反哺利润力度减弱
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充足性的重要指标,拨备覆盖率备受关注。一季度末,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稳中有进,拨备覆盖率整体保持高位。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等拨备覆盖率超过500%,但超20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末下降,其中8家降幅超10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14%,略低于2022年末。根据会计准则,拨备计提减少将对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一季度,上市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保持负增长,意味着银行仍通过少提拨备反哺利润。然而,反哺力度有所减弱,部分银行可供反哺利润的拨备“余粮”逐步消耗。
银行内部分化明显,超八成城农商行和三成以上股份行拨备前利润同比正增长,国有行仅交通银行表现正增长。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增利不增收”现象或因降低拨备计提增加利润,或因运营效率提高。
机构人士和专家普遍认为,一季度拨备少提仍是重要盈利支撑,但贡献减弱。不同类型银行调整空间不同,整体看银行通过拨备调节利润空间有限。
打好“息差保卫战”,提升核心竞争力
尽管拨备可以调节银行利润,但归根到底仅为财报指标上的腾挪。上市银行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业务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净息差持续收窄成为上市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拖累项。一季度,四大行净息差水平均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
针对净息差压力,银行寄望于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智能通知存款、中长期大额存单等传统揽储工具被下架或叫停。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商业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核心存款吸收能力,降低负债成本,同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针对净息差下行趋势,多家银行管理层已有所判断。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短期内息差在低位运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中国银行管理层同样表示,今年息差面临很大压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已省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