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生为大。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同步。政府通过多项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促进就业、提高养老金标准等,彰显了国内财经的稳定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这份暖心的民生答卷绘就了幸福的底色,彰显了国内财经的稳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委员对此表示了肯定。

发展是增收的前提,增收是发展的动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调、同方向,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深刻体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代表认为,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会越来越足。

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民生和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物质基础。2024年,我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业、物价保持稳定,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民生和发展相互牵动、互为条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有效对接、良性循环。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既能带动商品消费增长,又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收入是民生之源,杨德才委员认为,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让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长马洪海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要完成这一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要求我们拿出硬举措,不断挖掘新潜力,以更大的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随着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相关部门应立足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传递出了明确信号: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普惠养老服务”。这些实打实的举措回应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充分释放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