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政政策发力:赤字率提升至4%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AI导读:
今年财政政策发力,赤字率提升至4%,为经济提供更强动力。财政政策在稳经济、调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赤字率提升将推动需求回暖,改善物价走势,同时政府部门杠杆率可控。货币政策将配合财政政策,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今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特别是赤字率和特别国债的安排,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3月5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将达到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赤字率由去年的3%提升至4%,标志着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为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提供更强动力。这一调整,正是对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的响应。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结构性政策的作用日益凸显。财政政策作为天然的结构性政策,既能稳住经济,又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业制宜,将资金投入到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中,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双重目标。将赤字率提升至4%,无疑为今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赤字率的提升,将如何推动经济增长?首要任务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7%,但消费支出贡献率有所减弱,投资增速和民企投资意愿仍有潜力可挖。提升赤字率,通过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可推动需求回暖,避免价格过快上行。
同时,面对物价走势偏弱的局面,增加财政赤字和财政支出,有助于物价涨幅尽快回到合理区间。考虑到前期物价偏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为2%左右。
此外,我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还处于低位,增加财政赤字带来的杠杆率抬升是可控的。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60.8%,中央部门杠杆率为25.6%,均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财政赤字的理解,既要看到狭义的财政赤字,更要看到广义的财政赤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表明财政政策在狭义赤字率提升的同时,广义赤字率也在全面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打好政策组合拳,货币政策将有效配合财政政策,降低融资成本。财政政策也将改变过去集中于季度末“突击支出”的问题,提前发力,推动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为全年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