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已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数千亿国债,并将视市场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此举旨在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影响收益率曲线和长端利率。

在7月1日,央行宣布将针对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启动国债借入操作后,近日已与数家核心金融机构签署了债券借入协议。7月5日,央行正式确认,目前已有协议在手的金融机构能提供的中长期国债规模达到数千亿元。

这些国债将以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被借入,央行将根据债券市场的运行状况,持续借入并卖出这些国债。此举旨在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是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和评估后作出的决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央行采用信用方式借入国债,意味着不提供质押品,因此不会通过此过程释放流动性。此外,无固定期限的借券方式也显示了央行意图全面控制收益率曲线,而不仅仅是防止长期收益率过低。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指出,鉴于国债的单日二级成交量在4000亿-5000亿元之间,如果央行想通过卖出操作影响利率,操作规模必须足够大。民生证券则强调,国债买卖不仅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也是流动性管理工具,央行通过买卖操作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引导基础货币投放、流动性管理和收益率曲线。

央行近期多次公开表达对长期收益率的关注,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受央行签订债券借入协议的影响,国债期货在7月5日全线走低,其中3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33%,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11%。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曾指出,当前需要特别关注非银主体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中泰证券认为,央行借入国债表明了其调控长端利率的决心,而国盛证券则指出,尽管央行多次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并加码政策,但在当前资产荒的环境下,债券资产仍具有性价比,长端利率难以明显回升。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