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7月25日,中国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这是自2022年以来的第五次降息,旨在降低负债端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同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刺激消费和投资。

7月25日,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各期限存款利率。这是自2022年以来,国有大行第五次降低存款利率,创下了1996年以来存款利率的新低。

在过去的两年里,国有大行分别在2022年9月、2023年6月、9月、12月下调了存款利率,但并非每次调整都涉及所有期限。与2022年9月的首次“降息”相比,以工商银行为例,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1.75%降至1.35%。这意味着,如果客户存入10万元定期存款一年,利息将从1750元减少至1350元,减少了400元,降幅接近23%。

与此同时,活期存款利率也从0.3%降至0.15%,降幅高达50%。若存入10万元活期存款一年,利息将从300元降至150元。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存款降息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下调紧密相关。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降息,将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调10个基点至3.35%和3.8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央行此前多次调降LPR,但银行并未立即跟随降低存款利率。然而,此次国有大行迅速跟随LPR调整存款利率,旨在降低负债端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进而提升盈利能力。

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降低存款利率不仅有助于为贷款利率下调创造空间,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支持企业融资,还可能促使部分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其他投资渠道,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