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AI导读:
全国两会如期召开,作为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医保异地结算等民生政策落实,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文章来自人民日报。
一年一度,全国两会如期召开,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之所以称之为大事,从一定角度讲,在于两会能解决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件件事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民生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
北京的孙女士,在浙江南浔古镇游玩时不慎崴脚,去医院看急诊时,想走医保报销。她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选择“异地就医备案申请”,填写信息,扫码挂号,轻松实现了医保支付,无需垫付报销,“医保异地结算”政策帮了大忙。这正是两会推动民生政策落实的缩影。
好政策的出台离不开群众的反映、人大代表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以及各部门的落实。从表达诉求到获得实惠,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这在全国两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人民是否拥有广泛参与权,他们的问题能否被有效解决,是衡量民主质量的重要标准。
57岁的王永澄,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一名盲人代表。他在履职过程中,会收到有关部门专门为他定制的盲文版建议答复;到北京开会时,大会还会为他准备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这种“愿为一人”的关怀,映照出“不落一人”的广泛参与。
在全国两会中,每个地区、每个领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界人士都有自己的政协委员。无论是企业家、科学家、教师,还是工人、农民、残障人士,他们的声音都能被听到,他们的诉求都有人“代言”。这正是两会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急难愁盼问题,让14亿多人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
两会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环节,更是中国广袤大地上民主实践的缩影。在老百姓身边,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民主实践不断涌现、充满活力。
例如,在上海虹桥街道,两个相邻小区间有个门,是打开还是锁上?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小区居民多年。但在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下,经过多轮协商,居民们最终达成共识,不仅打开了门,还拆掉了墙,在两小区中间建起了共享花园。这正是民主协商带来的城市治理“同心圆”。
从民主恳谈会到“小院议事厅”,从线上议事群到领导留言板,新时代中国有各类渠道方便大家随时随地表达诉求、协商观点。大家可以建设性地提出看法和建议,坦率沟通,共同想办法、促共识、谋发展。
民主不是飞来峰,也不是空洞概念。它必须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真正发挥作用、解决问题,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全国两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这样的民主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