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急刹车”,国有大行股跌幅居前。市场热议红利投资策略资金是否发生风格切换。近两年来,银行板块备受资金追捧,保险资金等低风险偏好资金成为重要推手。但市场总是充满变数,高涨之后难免出现分歧。

昨日,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多日的大涨后突然遭遇“急刹车”,国有大行股跌幅居前,此前积累的较高涨幅和不断刷新的历史新高也在此刻暂停。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低波动、高股息红利投资策略资金是否发生风格切换的讨论。

近两年的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红利策略投资风格逐渐兴起。其中,以银行板块为代表的高股息、低估值资产备受资金追捧,表现尤为突出。部分国有大行和城商行个股的累计涨幅甚至超过了40%,四大行的股价更是屡次刷新历史高点。

深入分析此轮银行股行情背后的投资者,不难发现,保险资金、宽基指数ETF基金等低风险偏好资金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保险资金更是成为了流入银行板块增量资金的关键部分。在无风险利率下行和“资产荒”的背景下,险企不断寻求增厚投资收益的优质资产,而银行股因业绩波动小、股息率高等特点,成为了险企增持的理想对象。

然而,银行股的大涨并非只源于险资的推动,而是多路资金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些原本瞄准高股息的机构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预期的投资收益。但市场总是充满变数,高涨之后难免出现分歧。近日,个别城商行个股遭遇了险企的“清仓式”减持,给银行板块的行情带来了一定的降温效果。

尽管如此,部分机构的减持并不一定意味着红利策略行情的结束。有分析认为,险企减持相关个股可能是为了配置更具投资性价比的资产。在当前预期不明朗、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低风险偏好机构如保险等仍是市场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这一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改变。

客观来看,当前上市银行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基本面,资产质量稳定、估值水平较低。尽管部分上市银行盈利水平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净息差暂未企稳,股价“破净”现象也不少见,但这已反映在市场预期之中。从历史行情来看,作为金融体系的“压舱石”,银行已历经多次经济周期的考验。因此,我们可以从更长周期的角度来审视银行板块今年的市场表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A股银行板块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