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同步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受息差收窄影响,两家银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经济基本面复苏,银行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8月29日晚间,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这两大银行业巨头,同步揭晓了它们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答卷。

面对息差持续收窄的严峻挑战,两家银行的净利润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招商银行,其营收与净利润更是遭遇了“双降”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也均呈现出显著的下滑趋势,分别下降了7.58%和18.61%。然而,在投资收益方面,两家银行却分别实现了83.23%和57.21%的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上半年多数银行得益于债市的良好表现,取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与一季度相比,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负增长态势均有所缓解。未来,随着经济基本面的逐步复苏,银行业绩也有望迎来改善。

然而,在展望未来息差趋势时,招商银行坦言当前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低利率环境给银行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行业整体净利息收益率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银行:息差收窄,利息及手续费净收入双降

上半年,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170.76亿元,同比下降0.67%;净利润1186.01亿元,同比下降1.24%。其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76%,净资产收益率(ROE)为9.58%,净息差为1.44%,成本收入比为25.54%。

受息差持续收窄的影响,中国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手续费收入的下滑也进一步拖累了其非息收入。具体而言,上半年中国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267.60亿元,同比下降3.09%;非利息收入903.16亿元,同比增长5.99%,营收占比同比提升1.78个百分点至28.48%。

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中国银行代理业务、受托业务及信用承诺等业务收入减少,导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7.58%至428.60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行投资收益及贵金属销售收入增长较好,实现投资收益187.41亿元,同比增长83.23%。

在息差方面,中国银行上半年净息差为1.4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个基点,较上年全年下降了15个基点。中国银行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以及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上升所致。

招商银行:营收净利双降,但息差水平仍较优

与中国银行同步披露业绩的招商银行,上半年更是遭遇了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的困境。上半年,招商银行营业收入为1729.45亿元,同比下降3.09%;归母净利润为747.43亿元,同比下降1.33%。同时,该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分别为1.32%和15.44%,同比分别下降0.13和2.11个百分点。

从营收构成来看,招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息收入及非利息净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17%至1044.49亿元;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39%至684.96亿元。

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受保险降费效应延续及代销规模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招商银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8.61%至383.28亿元。然而,受债券投资收益增加带动,该行实现投资收益194.99亿元,同比增长57.21%。

尽管整体息差持续收窄,但相比同业而言,招商银行的净息差仍保持在2%的较高水平。上半年,该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较上年同期下降0.23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88%,较上年同期下降0.24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认为,净利息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资产端新发放贷款定价持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走低以及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带动债券投资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等因素。负债端方面,企业和居民资金活化不足导致低成本活期存款增长承压。

低利率环境加剧经营压力,下半年息差仍承压

相比一季度而言,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上半年的业绩正在逐步回暖,负增长态势均有所缓解。然而,低利率环境给银行业经营带来的压力依然不容忽视。

甬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郑嘉伟表示:“中国银行盈利放缓的节奏与当下整个经济环境现状相匹配。在目前行业经营压力下,如此盈利水平也一定程度体现出其较强的风控管理能力。”他预计,随着经济基本面好转和实体经济复苏,中国银行资产规模将持续扩张,后续营收和盈利水平有望迎来困境反转或触底回升。

对于招商银行而言,郑嘉伟认为其当前净息差能维持在2%的高水平,与其零售业务占比较高密切相关。他指出:“招商银行零售及数字化的优势比较明显,未来这两块业务还会持续对其营收及利润做出显著贡献。”

然而,招商银行也坦言未来息差趋势仍面临较大压力。当前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导致低利率环境给银行业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展望未来下半年,招商银行认为其净利息收益率仍将承压。但同时也存在有利因素如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以及存款利率在市场化因素推动下稳中趋降等。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