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股连续回调后,A股在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全线飘红。市场关注9月银行股及整体A股走势,国家队对四大行上半年未有增持但加仓招行,基金公司研判A股9月走势整体偏谨慎。


一鲸落,万物生。在经历连续的大幅回调后,银行股在8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迎来了全线飘红的局面,A股市场也因此再度引发了风格切换的讨论。进入9月,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银行股能否继续保持其强势地位?

在8月的最后三个交易日里,银行股出现了显著的调整,42家上市银行中,跌幅中位数达到了-4.72%,其中大型国有银行的跌幅更是居前,交通银行更是大跌11.46%,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跌幅也均超过了7%。尽管如此,银行ETF依然是国内股票型ETF中年内涨幅的领头羊。

同时,8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四大行中报披露的日子。市场普遍关注,在国家队2023年底增持后,他们是否会有进一步的行动。然而,中报显示,国家队在上半年对四大行选择了按兵不动,汇金公司的持股比例并未发生变化。不过,证金公司却在上半年增持了招商银行。

从股价表现来看,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上半年分别上涨了26.34%、19.24%、15.79%、13.67%。跟随国家队在银行股上的投资步伐,似乎成了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

银行股的连续回调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在股价下跌的第一天,投资者们高呼“倒车接人”;第二天,市场传言全市场的银行研究员都群情激昂;到了第三天,市场开始寻找下跌的原因。

国家队上半年对四大行未有增持,但加仓了招商银行

今年以来,高股息策略备受追捧,作为市场热点的银行股更是成为了资金追逐的对象。银行板块年内涨幅位居首位,银行ETF的年内收益率也超过了20%,四大行的年内涨幅更是接近30%,这样的涨幅在此前并不多见。

工商银行在今年6月的总市值一度超越了贵州茅台,成为了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截至8月29日,工商银行的总市值达到了2.21万亿,仅次于中国移动。四大行的当前市值合计为7.29万亿元,较年初的5.77万亿元增长了1.52万亿元。

银行股的强势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市场红利风格的占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国家队的增持带来的信心。作为市场最显著的增量资金之一,国家队不仅持续买入ETF,对四大行的买入也同样高调。

自2023年10月11日四大行先后宣布获得汇金公司买入后,到今年4月10日,四大行披露了国家队的增持情况。汇金公司增持了工商银行股份2.87亿股、农业银行股份4亿股、中国银行股份3.3亿股、建设银行股份7145万股。增持后,汇金公司在四大行的流通股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加。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面对四大行不俗的涨幅,汇金公司选择了按兵不动。与此同时,证金公司却反手加仓了招商银行,新进该行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持股比例为2.54%,上半年持仓市值接近180亿元。

银行股的调整会持续吗?

对于银行股是否会持续调整的问题,有券商首席分析师分享了周末的交流结论:多数投资者对于短期银行股都采取了回避态度,但也没有人敢于在此刻彻底看空银行股。

该分析师认为,银行股的领涨是被动多头的崛起,是近年来沪深300ETF等被动式发展大潮下最直观的定价现象。四大行的上涨并不仅仅基于其高股息特性,更多是基于沪深300ETF超配银行、机构低配以及没有明显抛压等交易因素。这点可以从招商银行明显不如四大行得到侧面印证。短期银行股股价可能面临压力,但中期逻辑若是基于被动多头的崛起,那么银行股的中长周期逻辑并未受到影响。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金公司银行分析师林英奇团队的认可。其研报指出,银行股上涨的逻辑除了分红、国有大行市占率提升之外,指数权重高、基金配置低也是重要原因。林英奇估算指出,今年指数型股票公募基金份额净申购2300亿份,而主动型股票基金份额净赎回1400亿份。指数高配、公募低配的板块呈现明显超额收益。作为沪深300指数中最大的行业(权重13%),银行板块的配置却明显偏低(偏股型公募基金配置仅为2%)。过去两年中,银行指数超额收益明显,特别是国有大行,其相对收益主要受到长期基金配置再平衡的驱动。

然而,四大行未来的表现也并非没有压力。存量利率下调预期再起被认为是8月最后一天银行股大跌的主要原因。券商在周末也在热议该猜测。中金公司研报给出了测算结果:假设全部按揭贷款利率通过转按揭和自主调整的形式下调至新发放利率水平,估算存量按揭利率平均下调约60个基点,这将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每年约2400亿元,规模超过2023年。在此假设下,估算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将影响银行净息差7个基点、营业收入4%、净利润7%。由于国有大行按揭占比高于中小银行,因此他们受到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的影响将更大。

基金公司研判A股9月走势

随着以银行为代表的高股息板块出现调整,市场开始关注资金是否会真正转向“高切低”策略,即从高股息板块中撤出并转向其他低估值板块。基金公司对此整体持谨慎态度。

金鹰基金认为,总体来看,8月底的上涨主要受到国内政策预期变化以及外围产业端积极变化的影响。重要指数底部放量提振了市场情绪,但也需警惕类似7月底的情况重演,即在短期提振后,由于基本面和政策面均未有积极变化跟进,市场可能再度回到弱势。

中欧基金表示,在经济修复且无总量刺激政策作用的情境下,国内市场预计将受到结构性行情的主导。指数的反弹高度可能有限,而结构性行情的短期表现将体现在板块估值差异收敛之上。整体来看,超跌板块可能短期存在更高的弹性,而过度拥挤的交易赛道容易出现持续性调整,即使这些拥挤交易本身仍然存在有吸引力的基本面。

财通基金则认为,海外流动性预期逐渐明朗,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较高。海外降息周期的开启可能对A股形成分母端的正向支撑,增加了市场底部反弹的确定性。然而,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验证。后市大概率会出现阶段性的反复修复过程。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