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官宣平台公司隐性债务清零,加速市场化转型
AI导读:
进入2025年,多个省市宣布隐性债务清零,主要通过专项债置换等方式进行。平台公司实现隐债清零后,面临市场化转型的新挑战。未来需继续推动债务化解工作,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取得更大进展。
在地方债务置换工作推动下,进入2025年,多个省市宣布隐性债务清零。这一举措标志着地方政府在化解债务风险、推动财政健康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梳理发现,多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了区域内平台公司实现隐债清零的目标。这些平台公司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逐步摆脱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某中部省份地市级城投公司负责人透露,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已成功获得两批专项债资金,共计34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公司的债务压力,更为其市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平台公司实现隐债清零意义重大,意味着这些公司已迈出了市场化转型的重要一步。然而,面对城投债规模较大、经营性现金流不够充裕等问题,平台公司在实现“退平台”之前仍需继续推动化债、融资等工作,以实现隐性债务全面清零和市场化转型目标。
自2025年以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了债务化解的最新动态。由于各地隐性债务规模存在差异,因此隐性债务清零的规模也不尽相同。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政府、甘肃省张掖市政府等地均提出了具体的债务化解方案,并成功完成了部分或全部隐性债务清零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巴南区政府在债务化解方面表现出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将优先使用化债资金用于退平台隐债清零。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平台公司隐性债务清零的重视,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外,陕西省宝鸡市政府也积极推动债务化解工作,通过用好债券置换、化债转移支付等政策资金和财力,推动债务从被动清偿向主动化解转变。一年来,全市多家融资平台已实现隐债清零,并稳妥有序推进退出工作。
虽然大量地区及平台公司已宣布隐性债务清零,但这并非最终的“清零”节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文件,2028年才是隐性债务清零的最后时间节点。因此,未来仍需继续努力推动债务化解工作。
除了地方政府和平台公司的努力外,多地区还透露了融资平台压降数量的情况。甘肃省、武汉市等地均表示已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融资平台压降任务。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更为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轮隐债清零主要清除的是2018年之前的隐性债务。对于如何甄别隐性债务,中部省份地市级城投公司负责人表示,主要看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还款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那么就可以认定为隐性债务。同时,他呼吁要加大甄别隐性债务的力度,实现隐性债务全面清零。
隐性债务清零之后,平台公司将面临如何融资、接项目等新挑战。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城投公司发债可能会减少,更多的是承接国家的专项债、国债项目。这要求城投公司加强市场化运作能力,提高项目承接和融资效率。
面对一系列政策出台,地方融资平台“退平台”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昊朴咨询研究员席加省指出,退平台需要满足隐性债务已清零、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等条件。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融资平台可申请退出融资平台名单。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平台公司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之后,转变融资模式是当务之急。当前城投公司形成了大量低效公益类资产,资产投资周期长、收益率低。因此,需要弱化或剥离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职能,逐步降低其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承担比重。
未来,还需要用好政策组合拳,强化债务置换的能力,加强对非标融资的监管与引导。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促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取得更大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