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同业存款利率调整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认为调整合理且必要,定价机制或将是调整核心。若下调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对债市造成一定影响。

继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存量房贷利率相继下调后,市场焦点再度转向同业存款利率,关注其是否会迎来调整。

有报道指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正酝酿倡议,旨在规范同业活期存款的高定价现象。尽管该倡议目前仍处于初步研究讨论阶段,尚未有正式文件出台,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同业存款利率下调在逻辑上合理且必要。

倡议提出,商业银行应以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合理设定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确保其在政策利率附近波动,从而有效引导同业活期存款回归支付清算本源,遏制空转套利行为。同业存款业务,作为金融机构间资金流动的重要方式,其定价机制或将迎来关键性调整。

与同业存单不同,同业存款属于线下业务,缺乏公开报价平台,出资方在资金利率上有较大谈判空间。同时,同业存款涉及复杂的开户、授信流程,通常需通过利率补偿来覆盖操作风险。目前,同业存款利率较高,而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较低,形成鲜明对比。

业内人士指出,定价机制将是后续调整的核心。尽管同业存单和同业存款在业务形态上有所不同,但两者可互为补充。然而,近期有头部基金公司债券交易人士透露,自今年7月起,多家银行已不再接受线下同业存款,这可能与规模控制或负债成本考量有关。

若同业存款利率下调,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据兴业研究测算,尽管金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但上市银行同业业务计息成本却同比上升。在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同业业务计息成本上升显得尤为突出。调整同业存款利率,将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维护正常存款市场竞争秩序,避免高息揽储和资金空转套利行为。

此外,规范同业存款定价,还将提升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对债市而言,短期内规范同业存款可能加剧银行“负债荒”,对同业存单利率造成扰动。同时,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也将受到冲击,非银机构或将调整资产配置策略,更多配置固定收益定期开放产品。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