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兴产业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但近年来一些项目因盲目上马、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烂尾风险。地方政府需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打造专业团队,防范项目风险,确保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领航者,正逐步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关键阵地。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力度。

在这股新兴产业的发展热潮中,相关项目投资规模庞大,动辄达到数百亿元乃至千亿元,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项目因盲目上马、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了烂尾风险。据统计,我国已有6个百亿元级的半导体大项目在5个省份内停摆,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地方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新兴产业作为人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对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市场环境等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然而,一些地方在追求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忽视了这些关键因素,盲目跟风布局,缺乏长期资金和政策保障,导致项目难以持续。

此外,一些地方虽然对新兴产业颇为重视,但在项目管理方面却存在明显短板。由于缺乏既懂项目管理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项目从发展路径、整体规划到资金分配等环节都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地方财政也成为拖垮新兴产业项目的一大风险因素。一些区县以自身财政或基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项目需求,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同时,一些本应主导投资的产业方大股东出资不足,或以各种隐蔽方式变相收回出资,进一步加剧了项目的资金压力。

面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诸多挑战,地方政府需立足实际,加强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在引进项目前,应充分评估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选择适宜的新兴产业进行发展。同时,打造专业团队也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依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在发展高端产业方面的视角局限,提高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研判准确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专业化团队还能帮助地方差异化选择细分投资领域,向资本方、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借智借力,实现政府、专家、企业等各方的良性互动。此外,防范项目风险也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地方政府应加强与银行机构、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完善风险投资和信用体系,降低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投资风险。

通过建立财政资金追踪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和及时反馈,可以有效防范项目潜在风险,确保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