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晒“过紧日子”账单,党政机关节约成效显著
AI导读:
多地财政预算报告揭示去年“过紧日子”实际情况,部分省份压减一般性支出或非必要支出数十亿元,取得显著成效。文中提及政府新规及网友批评,强调党政机关节约是应尽本分,资金应更多用于民生。上海、深圳等地实践表明,过紧日子与高效行政可并行不悖。
近段时间,多地财政预算报告揭示了去年“过紧日子”的实际情况,部分省份一年压减一般性支出或非必要支出高达数十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见《多省晒“过紧日子”账单,有的节约几十亿》)
文中提及,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推出过紧日子的新规,部分规定甚至一度引发热议。例如,某省规定文件资料必须双面印制,会议不再发放笔、本等办公用品;某市则要求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安排在机关食堂的,原则上提供同餐次职工餐菜品。
这些举措值得肯定,但网络读者也有不同声音。网友跟帖中,点赞最高的一条批评道:“这都是浪费出来的,现在知道改了,还拿出来说?一年到头都在开会,那得发多少笔出去?”这条帖子虽不客气,却也指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浪费问题。
从网友的帖子出发,笔者深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值得肯定,但这并非“功劳”,而是应尽的本分。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是“成效”,但并非“成绩”。换句话说,党政机关理应如此,做得好是常态,做不好才有问题。
之所以说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本分,这是由传统道德观念及党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中华文明自古崇尚节俭,诸葛亮诫子“俭以养德”,《左传》云:“俭,德之共也”,都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党和政府工作人员作为“人民公仆”,更应以身作则,秉持节约原则。
财政资金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及国有资源变现,每一分都弥足珍贵。只有从严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勤俭办事业,才能合理使用财政资金,确保其使用效益。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能多安排一分钱。”这句话准确阐述了“紧政府”与“宽民生”的关系。只有党政机关节约,才能让更多资金用于民生。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过紧日子工作的通知》,强调过紧日子是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这既是党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应对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运行面临挑战。因此,更应“去无用之费,行有用之政”,将资金用于民生。上海、深圳、江苏昆山等地的实践表明,过紧日子与高效行政可以并行不悖。
近年来,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了政府形象。但奢靡之风仍有反弹风险,应继续强化刚性要求,对滥用资金、违规发放补贴、兴建楼堂馆所等现象露头就打。同时,应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让“过紧日子”成为公务员的自觉。
当然,过紧日子并非不花钱,而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资金用于刀刃上。正如蓝佛安所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希望所有地方和部门都能听取网友意见,从小事做起,善用每一分财政资金。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民生福祉。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