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河流域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治理。未来应继续建设跨区域、跨省份协调机制,强化政策协同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今年初,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这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国内财经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

  黄河流域的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的完善,是由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黄河横跨多个高原和平原,路线长、流域广,地理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上下游、干支流、气土水、左右岸等多方面因素,彼此牵连,相互影响。例如,水土流失问题在黄河中游长期存在,是下游“地上河”的重要成因。水体中的污染物扩散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也凸显了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生态治理和保护的艰巨性和持久性。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围绕生态保护总目标,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山东河南两省签订的共同推动黄河干流跨省界断面水质稳中向好的协议,成为黄河生态保护的跨省合作典范。未来,应继续建设跨区域、跨省份的协调机制,强化政策协同力度,锚定同一目标,加强相互协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市场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黄河生态治理。此外,还需围绕黄河保护法,与时俱进地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健全黄河保护法治体系。

  在完善大保护大协同治理格局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分出轻重缓急。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治黄的重点。同时,上中下游各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上游地区的初春凌汛问题、下游地区的海水倒灌现象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必须以保护为前提。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是实现大保护大协同的重要方法论。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将生态保护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同时,要引导人们树立绿色观念,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为黄河保护贡献力量。

  黄河保护需要一代代人的持续努力。我们要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地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主旋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