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文涵盖粮食生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域经济、乡村建设等内容,旨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件提出多项措施,包括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

  新华社哈尔滨2月25日电(记者孙晓宇)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3日发布,全文六个部分,涵盖了粮食生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县域经济、乡村建设等核心内容。这份文件既关注当前,部署了2025年“三农”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又着眼未来,致力于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我们专访了多位农业领域专家,深入解读文件要点。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包括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措施。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未来,随着粮食需求的持续增长,必须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育种方面,要加强种源创新能力,推动育种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转型,以实现粮食单产的进一步提升。

  文件还提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为此,将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同时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在于精准施策。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群体,应通过产业扶持、技能提升和就业引导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内生发展动力。对于无劳动能力的群体,则应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

  此外,文件还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以及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等目标。其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举措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认为,应大力发展包括农业在内的乡村特色产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具有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渠道多样化。同时,要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华强调,乡村建设应坚持为农民而建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要加强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

  文件还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强化服务职能、推动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等措施,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治理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农村改革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