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措施出台助力肉牛奶牛行业走出困境
AI导读:
为提振农产品价格,有关部门正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保险覆盖面,促进产销对接等,以助力肉牛、奶牛等行业走出困境。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生产经营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记者从2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为提振农产品价格,有关部门正推出一系列措施,助力肉牛、奶牛等行业走出困境。
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指出,去年部分农产品价格走低,部分品种跌幅显著,影响了农业效益。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从生产、消费、贸易等多维度出发,打出政策“组合拳”,旨在稳定并提升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政策层面,一方面,强化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于河南、江苏、黑龙江、安徽四省启动稻谷托市收购,并加大小麦、玉米收储力度,促进大豆销售与加工转化,以稳定市场价格,避免农民卖粮难。另一方面,继续稳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并鼓励地方探索粮油种植专项贷款贴息政策,为农民提供切实支持。
在保险领域,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实现从自然风险向市场风险的全面防范。同时,为调动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今年将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范围,并启动中央统筹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受益”省份出资、“贡献”省份获补偿的方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资金支持。
此外,着力促进产销对接,打通市场需求“最后一公里”,消除产销障碍。针对奶牛养殖亏损,明确要求执行灭菌乳国家标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推动生鲜乳就地加工转化。同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与预期引导,强化产能监测与调控,确保产业稳定发展。
在贸易与生产协调方面,祝卫东表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进口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弥补供需缺口、平衡贸易关系至关重要。但需合理把握进口节奏与力度,避免冲击国内产业。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综合施策保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合理,稳定市场供需,防止农产品价格过低伤害农民利益。
“当前,有关部门正积极实施一系列措施,助力肉牛、奶牛等行业渡过难关。随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生产经营状况有望得到改善。”祝卫东表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