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央一号文件上新了!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公布,这份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这也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8年以乡村振兴为主题。

  梳理8份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发现高频词包括:农村、粮食、脱贫、行动等,这些正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文件通过推进、加强、发展、强化、完善、持续、深化等动词,展现出一脉相承的政策导向,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针对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

持续强化粮食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章节篇幅最长,约占整个文件的三分之一,为巩固和发展粮食安全政策体系作出系统部署。

  面对有限的耕地资源,扩大粮食播种面积难度很大,因此,提高“单产”成为稳产增产的关键。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推广高产高效模式,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并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

  同时,文件还强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防止返贫作出系统部署,持续优化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完善农村改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用“改革”破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难题。

  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涉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其中,承包地改革将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范围,确保承包地总体稳定顺延;宅基地改革鼓励农民合法取得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但严格禁止城镇居民下乡购买宅基地和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集体建设用地将进行入市改革,完善集体和农民利益分配关系。

  此外,文件在耕地非粮化治理和秸秆禁烧问题上提出新举措,设置过渡期,规定禁烧范围和时间节点,防止政策执行中的一刀切,更加尊重农民意愿。

发展农业科技

  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关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耕地、水资源约束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给粮食稳产增产带来压力。因此,加大现代前沿科技应用,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

  文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对种业振兴、先进农机装备制造、低空经济应用等方面作出部署,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来源:央视新闻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SEO关键词】:乡村振兴,粮食保障,农村改革,农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