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转型:代理人队伍重塑,高质量发展成趋势
AI导读:
保险业正经历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型的深刻变革,保险代理人队伍也面临重塑。险企纷纷推出优增计划,提升代理人质量,推动业务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趋势。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明确提出,保险业需摒弃过往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型,这一指导方针为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行业步入从量到质的转型关键期,保险代理人队伍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曾经,“人海战术”是险企快速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然而,其带来的高流失率与低产能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险代理人队伍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各大险企纷纷调整策略,力求在缩减规模与优化队伍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又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回顾历史,代理人制度自1992年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独资分公司后被引入中国市场,并迅速被国内险企复制推广。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该制度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虚增人力、虚设营销架构等。
面对这些问题,监管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保险代理人队伍的转型升级。例如,202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完善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个人营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数据显示,保险代理人规模在2019年达到顶峰后开始逐步下降。2023年,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已降至不到281.34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大幅减少。
在此背景下,各大险企纷纷推出优增计划,将营销队伍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优增优育上。通过优化代理人质量,提升单个代理人的销售能力和价值率,进而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
例如,平安人寿发布高端代理人品牌“平安MVP”,中国人寿推出“种子计划”,太平人寿招募“医康养代理人”,新华保险则发布了“XIN一代”计划等。这些举措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保险代理人队伍。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随着近年来保险代理人数量的大幅减少,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推动由人海战术向绩优代理人转型。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保险公司将投入更多培训和业务资源,提升代理人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从2024年三季报来看,各家险企代理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险企的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人均首年规模保费等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代理人转型巩固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这种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也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行业转型的深入推进,那些能够通过代理人队伍转型巩固市场竞争力的公司,将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发展先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