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科技赋能绿色未来
AI导读:
崇明岛作为上海重要的生态区域,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绿色创新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同时,崇明岛还是国家重要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正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崇明区以上海20%的陆域面积,承载着全市约40%的生态资源和50%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誉为上海水体质量最佳、空气质量最优、林地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桥头堡,崇明不仅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高地,还是国家重要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更是称其为“太平洋西岸难得的净土”。
近年来,崇明区围绕“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三大领域,组织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设立了一大批科研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11月22日,2024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召开,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赋能农业的项目备受瞩目。
此次论坛以“科技赋能新产业,绿色筑就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绿色创新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崇明岛的发展始终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崇明将被打造成绿色生态“桥头堡”、绿色生产“先行区”、绿色生活“示范地”,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
崇明东滩拥有独特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是长江口与东海、黄海形成的T字形结合部的核心部位。由于长江下泄巨量泥沙,崇明东滩湿地不断淤涨,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快速演替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2024年,崇明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长兴、横沙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野外调查,调查团队在长兴岛郊野公园、青草沙水库、长横两岛典型的农田生境与滩涂湿地等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累计调查记录到524个物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在崇明岛东滩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繁衍,该保护区北起八效港,南起奚家港,由崇明岛东滩已围垦的外围大堤与吴淞标高负5米的等深线围成。
崇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结合湿地保护、绿化造林、长江禁渔等工作,使崇明三岛整体生态基底持续提质。上海市崇明区委副书记杨元飞表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项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多赢的长期事业和系统工程,崇明三岛不仅拥有生态优势,更依托科技赋能,推动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的发展。
在陈家镇璞叶小镇数字化生态农业产业园内,“渔光互补”项目已经形成了运转良好的生态系统。该模式通过在鱼塘上方进行光伏发电,下方水域进行渔业养殖,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收益,年发电量约1.4亿度电,二氧化碳减排量约9.9万吨,相当于满足了崇明区十分之一的用电量。
崇明区不仅致力于科技农业的发展,还依托生态优势,推动海洋装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作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7.13平方公里,与中船集团、中远集团、振华重工等重量级企业相邻,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龙头企业引领的世界级产业集群。2024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21.3%,全球首款、中国首制江海直达型1.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运输船和全球首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均在此交付,标志着长兴岛成为我国最大的LNG运输船生产基地。
在2024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上,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崇明正日益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交流基地和世界生态研究的重要基地,市科委将全力支持崇明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加速推进生态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杨元飞表示,崇明正在抢抓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