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连续两周下跌,机构看好跨年行情布局机会
AI导读:
A股市场连续两周下跌,上周五跌幅显著。多家机构认为本周A股将迎来11月行情最后一周,月底效应或导致行情平淡。但中长期向上趋势未改,多家券商看好跨年行情布局机会。
A股市场在经历了连续两周的下跌后,上周五更是出现了显著的跌幅,主要指数均下跌超过3%。从技术层面观察,沪指和深成指均形成了周线两连阴的走势。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上周A股市场的主要指数全线下跌,其中1739只个股上涨,而3560只个股则收跌。
多家机构预测,本周将是11月行情的最后一周,而“月底效应”往往会导致市场行情相对平淡。因此,即便是对于牛市持绝对乐观态度的投资者,也应当在此时保持谨慎。
尽管短期波动,但中长期向上趋势未改
尽管近期市场行情不佳,但多家券商在最新发布的策略研报中仍持正面观点,尽管相较于本轮行情早期,这些观点已经冷静了不少。
国泰君安表示,A股市场有望迎来跨年反弹。从中线来看,市场仍维持N字型走势,但股市系统性行情的出现仍需进一步扩信用的举措。
中信建投证券则指出,结合盈利预期、资金面与风险偏好,以及市场当前的位置,看好接下来的跨年行情,并认为这是一个布局良机。
中银证券认为,短期波动并不会改变中长期的向上趋势。随着岁末的临近,市场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注度正在提升。未来两周,市场可能会进入对2025年宏观政策的预期演绎阶段,风险偏好保持稳健,流动性环境宽松,市场震荡上行的趋势有望得以延续。
浙商证券的策略报告则指出,根据当前的下跌速度和时间运行规律,预计本轮日线调整有望在12月上旬结束。届时,逐步抬升的60日线可能成为有效支撑,他们依然对调整后的中线走势保持乐观。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认为,A股在调整后可能会回归到震荡市的思维。他们预计,部分投资者预期的“政策效果待观察+政策还会再发力”的组合可能会一直存在,这叠加了交易性资金的反复活跃,使得主题活跃可能持续引领总体市场上涨。后续还可能会有乐观预期发酵的窗口,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的时间窗口,这可能会成为A股市场反弹的契机。他们展望2025年,认为最晚到2025年下半年,A股可能会基于中期盈利能力向上拐点的行情启动,这可能是一个中级别的上涨行情。
华安证券指出,在前期已经积累了巨大涨幅的情况下,市场将进入到一个获利了结、情绪降温的冷静过程中。新的上涨契机需要等待宏观政策或经济短期改善预期的再现。他们建议关注11月经济数据能否延续改善趋势,以及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否会释放出积极向好的宏观政策信号或预期。
海通证券则指出,自10月中下旬以来,前期流入较多的机构资金已经转向净流出,市场情绪主要由散户游资、杠杆资金等支撑。近期市场交易热度回落的背后可能是散户等活跃资金情绪的降温。他们提醒投资者,以史为鉴,行情的短期走向需要关注成交和换手数据。而中期行情则有望由基本面驱动,其中科技制造及中高端制造可能是中期的主线。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市场的定价主力正在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切换。机构关注的房价和社融信号仍需观察。投资者的心态较为脆弱,在外部扰动下波动被放大。尽管当前处于政策空窗期,政策预期出现紊乱,但国内政策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他们预计12月份将再次凝聚共识,市场有望迎来年度级别的行情。
华泰证券则指出,自11月中旬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缩量调整。短期内A股仍处于政策难以证伪、业绩验证压力小、成交量中枢上移的阶段,震荡市的底色未变。
把握回调机会,布局跨年行情
多家券商认为,当前的回调为投资者提供了调仓换股和跨年布局的机会。
银河证券指出,当前阶段是一个很好的调仓换股的时间窗口。在市场震荡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逢低买入未来内需复苏过程中可能有较好预期的行业和企业,以及有较强分红回报能力的公司。他们建议投资者根据个人能力决定是否参与短线博弈,若无法适应快速轮动,可适当降低仓位到半仓,但无需悲观。
华泰证券则维持了轻指数、重结构,哑铃型做结构的配置思路。他们建议关注低估值、低筹码且直接受益于增量政策的银行和建筑板块,以及小盘成长中需求在G端、具备自主可控逻辑的军工和计算机板块。从中期视角来看,他们继续关注内需相对外需改善和产能周期的供需拐点两个配置线索,并建议跟踪消费品和先进制造。
浙商证券建议投资者先厘清手中的标的。对于本轮行情尤其是10月中旬以来涨幅较大的标的,应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可以适当止盈或调整组合;而对于目前涨幅相对落后的标的,则无需过分恐慌。
国泰君安则推荐了并购重组主题,聚焦“硬科技”和国有资本整合。他们还看好数据要素、网络、算力基础设施投资和数据流通交易体系建设以及低空基建和自主可控等领域。
申万宏源指出,在本轮A股上涨行情中,顺周期资产借政策预期修复是基本盘,而高弹性的方向可能仍是小盘成长主题。
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短期可以继续用部分低估值顺周期品种过渡,待信号明确后积极增配绩优成长和内需消费。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读创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