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1月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均创下新高。但居民信贷需求疲软和非银存款流失成为关注焦点。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稳定发展。

  2025年金融数据实现“开门红”,展现经济回暖迹象。

  央行日前披露1月金融数据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社融增量创下7.06万亿元新高,贷款规模表现亮眼。尽管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7%,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受非银存款增速放缓影响,但整体金融数据仍显积极。

  业内人士分析,1月政策发力、银行积极投放等多因素作用下,企业信贷需求强劲,推动信贷规模多增。然而,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出现少增,显示居民信贷需求仍疲弱。此外,非银存款流失进一步拖累了M2增速。

  居民信贷需求待提振

  具体来看,1月金融机构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5.13万亿元,同比多增2100亿元,创下单月最高纪录。但住户贷款增加4438亿元,同比少增5363亿元,显示出居民信贷需求的疲软。

  企业贷款方面,企(事)业单位贷款在高基数下同比多增92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2800亿元、1500亿元,主要受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贷款拨付速度加快等因素影响。

  不过,多位商业银行人士指出,1月信贷数据虽好,但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大。预计2月用款需求相比去年同期将有所下降。

  同时,非银存款流失成为M2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1月末,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1.66万亿元,加剧了银行负债端压力。

  政策持续推动金融稳定发展

  面对居民信贷需求疲软和非银存款流失等挑战,政策层面将持续发力。央行已重申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

  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和经济的进一步回暖,金融数据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短期内,仍需关注居民信贷需求和非银存款流失等问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关键词:金融数据、信贷需求、M2增速、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