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实现较快增长,显示出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专家分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春节期间消费市场表现出强劲潜力,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央行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金融总量数据迎来“开门红”,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5.13万亿元、7.06万亿元,在2024年较高基数下仍实现了较快增长,显示出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态势。

  专家分析,2024年实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仍在显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延续较强的支持力度,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早发力,对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作用。2025年以来,一线城市新房及二手房成交均维持较高景气度,高炉开工率好于2024年同期,“抢出口”“企业出海”等因素也使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在有效需求恢复的带动下,物价水平有所回暖,1月CPI同比涨幅扩大至0.5%,其中核心CPI同比已连续4个月回升,预示着经济活力正在逐步增强。

  由于春节错位因素,2月CPI可能会阶段性下行;但专家指出,从中长期看,随着经济循环进一步顺畅,通胀仍会保持整体回升的态势,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预期。

  近期,我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动态调整优化,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转变。首个8天春节假期,多地发放文旅消费券,居民旅游热度较高,春节居民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好于2024年,经济循环有望更加顺畅。春节期间国内出游人次、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5.9%、7%,春节档票房总收入较2024年增长约30%,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强劲潜力。同时,2025年新一轮以旧换新财政补贴已经下达,范围扩大至手机数码产品等,对居民消费也有明显带动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促消费需要发挥政策合力,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在居民杠杆率较高的背景下,继续依靠借贷驱动消费不可持续,还可能潜藏金融风险。因此,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来应更多发挥政策合力,推动消费持续升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