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获批18条低空试点航线,低空经济迎发展热潮
AI导读:
武汉获批18条低空试点航线,计划到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低空经济被视为新质生产力,中国正加速布局,但需注意防范风险,加强顶层设计与设施建设,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正式获批18条低空试点航线,标志着该市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武汉市明确提出,至2030年,将实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千亿元,力争跻身国内低空经济综合实力领先行列。在政策催化与资本热捧下,不仅武汉,全国各地也纷纷布局,竞相角逐这一新兴领域。
低空经济,依托民用有人驾驶及无人驾驶航空器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内的各类飞行活动,辐射并带动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综合经济形态。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至2035年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既拥有市场需求优势,也具备产业基础优势。然而,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国低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需提前识别并防范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泡沫化以及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顶层规划对低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空域作为战略资源,需强化战略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有序发展。领先地区应积极探索“空中市场”的拓宽,力争在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而发展较慢的地区,则需深化对低空经济的认识,结合本地资源特色,错位竞争,寻找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需大力完善通用机场、起降点、维修站等地面设施网络,健全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低空智能信息网络,积极争取空域资源,扩展低空飞行航线网络,构建覆盖全域的低空飞行服务体系,为低空经济打造坚实的空中路网。
研发制造是低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需聚焦整机制造、关键系统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及新型材料供应等全产业链环节,加强技术创新与项目引进,培育领军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拓展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需加速推进应急救援、交通物流、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低空+”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发展,持续推动低空经济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为千家万户与行业带来新动力。
与此同时,构建空中交通管理规范,为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低空开放与空中安防的矛盾,中国需在保障飞行安全与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制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空中交通运行保障体系。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应避免“炒概念”“赶时髦”的短视行为,更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通过统筹规划、发挥既有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政策保障与加强技术支撑,才能让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飞得更高更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