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提速,土地收储领域受关注
AI导读:
春节假期后,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迅速提速,近2100亿元置换债已发行。多地政府利用专项债进行土地收储,降低库存、促进房地产企稳。城投平台作为承接主体,积极参与债务置换工作。
春节假期刚过,置换隐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发行工作迅速启动,不到一周时间,有近2100亿元的置换债发行。(图片链接已省略,实际应保留原始HTML代码中的完整链接)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浙江、陕西、山西、宁夏、厦门、北京等6地2025年的置换债额度已使用完毕。隐债置换专项债作用明显。
一位东部省份的城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在做承接专项债的准备工作。“从专项债发行到实际拨付至企业,一般需要一个多月的拨付流程。”
采访中,多位城投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从专项债的用途来看,财政部明确2025年专项债可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践土地收储项目,未来随着“负面清单”管理及“自审自发”试点深化,专项债的用途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专项债用途明确
从发行节奏来看,1月专项债发行4397.17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增加2490.17亿元。2月1日至10日,专项债发行规模也接近3000亿元。其中,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2048.02亿元,同比增加1480.21亿元,环比增加1837亿元,显示年初发债节奏较快。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告诉记者,对于城投平台如何承接专项债,还需要注意专项债的分类。置换隐债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置换隐债的新增专项债,市场有时将这类债券称之为特殊新增专项债(根据2024年的化债新政,至2028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化债);第二种是置换隐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市场有时称之为特殊再融资专项债(2025年有2万亿元的额度)。
根据财汇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截至2月10日,前述第一种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404.78亿元,第二种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规模为4029.25亿元。
张林表示,目前,承接专项债的主体大体有五类,包括城投、城投子公司、其他国企、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上述五类主体之中,城投平台是承接专项债的主体。在各种类型的专项债之中,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也是主要用于置换城投平台的债务。”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2月10日,全国已有13地公告发行再融资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根据财汇数据统计,1月发行的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规模为1719.07亿元,张林告诉记者,不排除已经有城投企业得到了债务置换资金。
对于承接专项债的使用领域,前述城投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计划用于置换公司的银行表内融资、银行系表外债务、非银机构债券、非标产品或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记者注意到,对于专项债的使用领域,目前尚未有详细的规模或占比统计。不过,张林认为,但是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可能会优先考虑用于偿债紧迫性较强的非标债务以及拖欠企业账款。
现代咨询研究院院长丁伯康对记者说:“对现有存量法定债务,按照以长期置换短期、以低成本置换高成本、以债券产品置换非标产品等原则,保证法定债务的正常循环;对于尚存有政府隐性债务的地区,实行隐性债务归口管理和提级统一管理,以集中资源和资金优势,逐步缓释和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对于涉及经营性债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其债务余额的增长,推动市场化转型。”
土储领域引关注
张林认为,2025年以来专项债呈现出发行节奏前置、投向领域聚焦、发行利率下行、用途范围扩大等特点。
从发行节奏来看,1月专项债发行4397.17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增加2490.17亿元。2月1日至10日,专项债发行规模也接近3000亿元。其中,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2048.02亿元,同比增加1480.21亿元,环比增加1837亿元,显示年初发债节奏较快。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或对于新增专项债加快发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看来,2025年年初就迅速发完2万亿元置换债券的可能性很小,2025年置换债券或在上半年集中发行,而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高峰将在二、三季度。
张林则认为,从2万亿元置换债的发行区域上来看,2024年的经验值得借鉴。
2024年11月12日至12月18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2万亿元化债额度发行完毕,其中,江苏、湖南、山东、河南、贵州和四川发行规模靠前,北京、青海等地发行规模较小,广东、上海因纳入隐性债务清零试点未参与发行。
在张林看来,总体上隐性债务率较高省份所获额度较高,2025年或也将延续这一趋势。
自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增加6万亿元债务置换议案后,财政部抢抓时间,迅速将分地区的债务限额正式下达给地方,指导督促各地在2024年12月18日完成了首批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
从投向领域来看,截至2月10日,2025年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中,规模占比前三的分别为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医疗卫生,占比分别为36.87%、8.75%和7.38%。在这些投向领域中,新增专项债或侧重向“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2月7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在官网发布了《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关于珠海市2025年第一批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用地收储价格的公示》。
根据《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相关规定,珠海市拟对位于香洲区保税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14宗用地进行收储,总价格约66.42亿元。本次公示时间为2025年2月7日至2025年2月11日。
此外,韶关市、化州市、罗定市、鹤山市等广东多地也于近日发布运用专项债收储的相关公告。据不完全统计,上述8地拟收储总价超150亿元。
记者发现,上述8地收储的用地单位多为地方国企或城投公司。以惠州拟收购的8宗地为例,其土地使用权人为惠州交投金山湖置业有限公司、惠州交投金山湖置业有限公司等地方国企或城投公司。
多位城投行业人士透露,针对土地库存规模较大的问题,正在积极通过专项债来加快土地收储业务,通过资金活水降低库存、促进房地产企稳。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