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多项“组合拳”支撑经济向好
AI导读:
今年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地方债发行提速,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投入保障等多项政策“组合拳”快速落地,为经济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业内预计,2025年地方提前批新增债券额度或为“顶格”下达,提前下达的地方新增债券规模接近2.8万亿元。
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地方债发行提速、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投入保障等多项政策“组合拳”快速落地,为经济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地方债发行速度
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明显提速。专项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2025年地方债已发行697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2292亿元。
专家认为,地方债发行规模加大主要受到置换债发行和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的影响,2月、3月地方债的实际发行规模可能也会超预期。
自1月13日启动发行以来,各地已披露发行3780.56亿元2025年置换债券,高于同期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其中2669.07亿元的置换债券已完成招标。
“置换政策的实施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说。
据悉,目前置换政策“松绑减负”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还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减轻。有的地方优先置换即将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涉众债务,区域金融环境显著改善。
除化债之外,部分省份还发行了新增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投入到重大项目建设中,以稳投资、补短板、促消费,助推经济平稳运行。
近期,浙江、湖北、江苏、重庆等地对外披露了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5年地方新增债务限额。业内预计,2025年地方提前批新增债券额度或为“顶格”下达,提前下达的地方新增债券规模接近2.8万亿元。
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力度
今年财政部将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在去年提前下达今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今年1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启动2025年第二批“两重”项目申报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日前透露,在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申报工作中,要将银发旅游列车作为文旅领域的支持重点,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力度。根据资金情况和项目进度,成熟一批、安排一批,形成滚动接续的组织实施机制和资金支持机制。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的通知,对2025年“两新”工作进行整体部署。两部门还第一时间下达首批81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抓紧启动各领域以旧换新工作。商务部等部门及时出台汽车、家电、手机、家装消费品等领域更新换新实施细则。春节假期前,全国31个省份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现政策衔接和资金接续。
在“两新”加力扩围的带动下,消费者参与更新换新热情高涨。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6%、182%,其中电视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27%。主要电商平台春节期间消费品以旧换新搜索量超过4000万次,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今年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上还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去年一些促进消费的具体政策逐渐落地,今年这些政策不仅大概率会延续,而且预计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保障
今年财政政策要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政府投资基金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近期,《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力争5年内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在深圳,龙岗区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作用,共参投子基金30只,子基金总规模427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200家。
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税费优惠政策……多地通过强化资金统筹、持续增加投入、加强政策创新,正有力促进经济向“新”力持续释放。
比如,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将落实政府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自治区本级安排科技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同时加强对盟市财政科技投入的考核,督促盟市安排科技资金同比增长20%以上,并通过加强科研经费专户运行管理,探索科技惠企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拨付效率。
杭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楼建忠介绍,今年杭州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将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特别是其中15.72%的产业资金,将集中投向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支持。
在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今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有望超过3万亿元,涉及增值税、所得税、购置税、契税等税费种类,将更加重视结构性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先进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