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强化投资者保护,严打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
AI导读:
证监会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回报投资者意识和能力,营造更安心的市场生态环境。同时,加快立法修法,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
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首要任务。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投资者座谈会上表示,不断健全投资者保护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增强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融资更规范、投资更安心的市场生态环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认为,提升监管执法效能是加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举措,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持续完善追责体系,零容忍打击违法乱象。
强化日常监管的纠正功能,从严监管不是严而无度,而是通过依法有效监管,使市场各方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证监会机关司局—派出机构—交易所‘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严把发行入口关,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劝退’了一些和上市标准有差距的IPO排队企业。在日常监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沪深北交易所会向上市公司发出书面问询,要求详尽披露特定事项,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在日常的持续监管方面,监管部门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采取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等措施,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减持新规明确,对于金额较大、情节较重或者拒不改正的,立案处罚、严肃市场纪律。
一位券商投行人士指出,这一系列日常监管措施推动市场参与方归位尽责,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彻到市场主体信息披露的全过程,惩、防、治并举,把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理念融入企业治理的各项机制。
从严打击恶性违法行为,严监严管不仅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更要打大、打恶、打重点。吴清指出,要发挥好稽查执法对重大恶性违法行为的重拳治理效能,快、准、狠打击违法违规,集中力量查办财务造假、严重操纵市场等恶性违法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证监系统查办相关案件逾700件,涉及财务造假、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多种类型,罚没款金额超过2023年全年。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证监会从重查处,如处罚鹏博士虚增利润和资产的行为,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罚款3400万元。监管部门还对未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持续追责,对严重失职失责违法主体给予‘资格罚’。
‘财产罚’与‘资格罚’日趋常态化,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新格局日渐成型。业内人士指出,欺诈造假的上市公司只是少数,下一步将强化科技赋能监管,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管精准性、有效性。
更多投资者保护措施待出,保护投资者需要法治化的不断探索。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认为,应总结现有经验,待时机成熟时推出特别代表人诉讼和当事人承诺制度的相关实施细则。证监会将深化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修法,出台中小投资者保护政策措施文件,健全相关制度机制。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建议,应更加强调特别代表人诉讼在民事追责赔偿方面的作用,更加注重当事人承诺方面的监管成本与监管收益的比较,以较小的监管成本获得较大的监管收益。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