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全面入市,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
AI导读:
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新政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保障新能源项目收益。同时取消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前置条件,对储能产业产生影响。
国家发改委2月9日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发电进入全面入市阶段,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新政发布后,新能源电站投资者面临从‘保量保价’模式向‘不保量不保价’市场化电价模式转变的挑战,需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
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风险中,最受关注的是消纳风险和度电收益的不确定性。136号文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通过差价结算保障新能源项目收益,并鼓励新能源项目上网,体现真实市场价格。
该机制参考英国等国的政府授权差价合约(CFD)模式,在保障新能源企业基本收益和理顺市场化电价机制之间达到平衡。国金证券研报认为,该机制的核心要素取决于地方态度,东部省份预计将给予较高投资回报,新能源公司收益将分化。
此外,136号文取消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前置条件,对储能产业产生影响。短期内,以配储需求主导的国内储能市场需求可能受影响,但长期看,电力市场化将推进丰富储能的商业场景和盈利模式。
杜彬表示,政策给予新能源电站差价合约为核心的新能源上网电价机制预期,松绑配置储能等强制要求,使新能源电站投资收益更有底气。但希望未来在落实绿色电力配额、完善绿证自愿认购激励机制等方面出台更完备配套措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