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提振消费和服务业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性。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增长。通过完善投资便利化等措施,加快服务业制度型开放,旨在促进消费和吸引外资,提升服务业水平。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会议现场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24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212.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845.6亿元人民币。同时,服务业加快对外开放也对促进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振消费和服务业扩大制度型开放存在关联关系。近年来,加大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力度、促进国内消费是一直强调的重点。

在制度建设上,近日,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标准化建设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完善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管理体系和服务贸易行业标准,提高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促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支持相关行业转化运用国外先进标准、研制国际标准,服务境内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在标准制定方面的国民待遇,推进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等。

在具体实践方面举例来说,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公布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引进国际高水平医疗资源,丰富国内医疗服务供给。

加快服务业制度型开放是整个开放格局的关键部分,要继续取得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其中包括,为服务业制度型开放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软环境”。

在营造“软环境”的过程中,要强服务、少监管。除了一些十分特殊的领域,“多管”不如“一放”的效果更为明显。

制度型开放应与国际规则、标准、规制、管理相通相容。《意见》提出,支持国内相关行业转化运用国外先进标准、研制国际标准,服务境内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在标准制定方面的国民待遇,推进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

另外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实。知识产权是当前含金量最高的产权之一,对知识产权的充分保护是促进对外开放的基础性要件,在服务业扩大制度型开放方面尤其如此。

去年末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会议指出,要立足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的“标配”,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和竞争,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另外,服务业制度型对外开放要与扩大国内消费紧密结合。

2024年以来,我国相继在增值电信、医疗等领域扩大了自主开放举措。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将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特别是要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广工作。

这些开放举措对促进内需同样重要,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更多惠及消费者,激发消费潜能。

有专家指出:扩大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可以提升相关服务的供给水平,让公众能以更公平的价格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服务业不合理的管制措施,打破部分服务业的垄断行为,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参与竞争以及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营造服务业健康发展环境。

总之,稳外资和促消费是当前的重要任务。2024年我国服务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扩大服务业制度型开放、增强自身在标准上的话语权、从整体上提高服务业水平促进国内消费,都是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