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培育全球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加强国际合作,力争到2035年铜原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月11日晚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铜原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培育全球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并鼓励国外高端加工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中国精炼铜产量为1364万吨,铜加工材产量2350万吨,均为世界第一,有力支撑了国内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铜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

该方案要求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基础,推进西藏、新疆、云南、黑龙江等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并加大铜矿中铼等伴生资源评价,加强综合利用。同时,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一体化发展。

方案还提出培育全球领军大型铜企业集团,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并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重点培育铜产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

在国际合作方面,鼓励国外高端加工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科技合作,并鼓励高端铜基新材料及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出口。

《实施方案》称,到2035年,力争铜原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和材料应用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