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周报:证监会推进碳期货研发,绿债存量超2万亿
AI导读:
本周绿色金融周报重点关注证监会稳妥有序推进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2024年绿债存量规模超过2万亿元,以及多地落地转型金融贷款等动态。同时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实习生刘曦柯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证监会:稳妥有序推进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
2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出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持续优化绿色债券标准,统一募集资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研究完善评估认证标准。鼓励评级机构将环境信息指标纳入债券发行评级方法。落实交易所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持续强化上市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的信息披露要求。研究制定绿色股票标准,统一业务规则。推动完善绿色金融统计体系。同时,提出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稳妥有序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和碳排放权期货研发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研发更多绿色低碳期货期权品种,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打造绿色期货交易所。
2、2024年绿债存量规模超2万亿元
1月20日,联合赤道发布《2024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持续深化,截至2024年末,境内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4.15万亿元,存量规模约2.09万亿元。数据显示,2024年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77只,发行规模合计6814.32亿元。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流向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
3、2024年国内(低碳)转型债券发行规模略有回升
中诚信绿金发布2024年国内(低碳)转型债券市场运行年报,2024年一级市场共发行5只(低碳)转型债券,规模119.00亿元,较2023年略有回升。
4、上周碳价最高92.93元/吨
2月7日,上海环交所发布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最高价92.93元/吨,最低价92.93元/吨,收盘价较上一周下跌0.54%。
二、绿金实践
1、广东落地全国首批玻璃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动下,全国首批玻璃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在广东省云浮市落地,郁南农商银行向西江玻璃发放了首笔1000万元贷款。
2、广东河源落地首笔钢铁行业转型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成功推动东源农商银行向广东粤东钢铁有限公司发放4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
3、上海银行联合吉祥航空落地该行首笔转型金融贷款
上海银行为吉祥航空发放4亿元转型金融贷款,以客运航空机队吨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关键降碳指标。
4、贵州落地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贵阳银行向某民营钢铁企业成功授信1亿元、发放2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
5、江苏首笔有色金属转型贷款落地无锡
江苏省首笔有色金属转型贷款在无锡落地,交通银行无锡分行向无锡市天通铜材有限公司提供8370万元授信额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