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31省份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成为重点。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建议,从小城镇入手推进城乡土地并轨,优化土地管理制度,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近期31个省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发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持续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开展宅基地规范管理,加强闲置土地和存量用地盘活利用,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等成为多省份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城乡土地问题的症结何在?未来又该如何推进相关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应如何发力?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的重点是什么?优化土地管理应如何着力?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

肖金成认为,近年来我国推出系列土地制度改革举措,改革成效不容否认,但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改革的效果还有待提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土地制度并轨,是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可考虑从小城镇入手推进改革。当前在土地管理上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经济活跃地区建设用地相对短缺,对此可以从优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和推动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转让两个方向进行改革,满足优势地区用地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肖金成指出,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正在逐步推行,但面临不规范、不明确的情况,如经营权转让年限、租金定价方式不明确等。宅基地改革方面,农民举家迁往城市导致大量宅基地闲置,使用权流转限制较多,造成资源浪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中,东部地区效果较好,但中西部地区面临入市难度大等问题。

对于当前土地问题的症结,肖金成表示,城乡土地的二元结构是造成土地问题的根源所在。他建议土地制度并轨,将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实现“同地同价同权”,以解决现行制度下的不公平问题。

在集体土地国有化的问题上,肖金成认为,这不会影响农民的使用权,反而能使其更有保障。同时,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可以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农民的社会保障,肖金成强调,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提供生活和就业保障,使农用地的保障资料功能逐步退出。

在改革路径上,肖金成建议从小城镇入手推进改革,逐步向农村地区推进。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措施,破解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保障的“两难”困境。同时,优化土地管理制度,包括优化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和推动用地指标跨区域转让,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用地需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肖金成还提出,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需要进行制度变革,完善持有环节的税收制度,提高土地持有成本,促进闲置土地尽快转让。在城市群、都市圈内探索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统筹配置和毗邻区域建设用地协同供应方面,他认为需要建立合作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促进建设用地指标的对接和调剂。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