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试验区多重创新实现多方共赢
AI导读:
粤桂合作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稳定收入增长,并激活高质量消费,实现多重创新多方共赢。试验区加强保税维修、税收制度创新,解决企业难题,推动产业创新和市场创新,深化粤桂消费帮扶合作。
记者近日深入广西、广东跨省合作试验区过程中发现,两地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稳定收入增长,通过收入增长激活高质量消费,走出了一条“多重创新”实现“多方共赢”的道路。
聚焦制度创新深度
激活粤桂合作“内驱力”
梧州综合保税区位于粤桂合作试验区内,广西、广东两省区积极推动当地做好“保税+”文章,推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等工作提质增效,以实现粤桂合作试验区创新制度迅速落地,推动实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梧州综合保税区的广西江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液晶显示屏以保税方式运来维修后再出口。企业利用保税区税收政策优势,降低了成本并保护了技术秘密。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还给予企业厂房租赁优惠,全方位服务企业通关,2024年出口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龙介绍,保税维修是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将境外存在部件损坏等问题的货物以保税方式进口,在综保区内检测与维修后再复运出境。试验区依托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保税再制造试点等工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税收制度创新落实的同时,粤桂合作通过制度建设解决企业难题。2024年,通过8支服务队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走访服务企业432次,收集并解决企业问题,协助60多家重点用工企业招聘7800人。
试验区还推动成立园区商会,加强企业合作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截至2024年11月,试验区70多家重点企业获得奖补累计7600多万元;18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聚焦产业创新
构建粤桂合作新平台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贯彻落实广西科技东融战略,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构建跨省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新平台建设。
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在试验区投资建设纳米陶瓷膜产业化生产基地,产品供不应求。该公司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前沿水处理工艺研发,并将新技术带到东盟国家。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推动跨省科技合作,引入国家级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机构,通过“科研众包+悬赏”方式解决创新难题。园区实施人才东融战略,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截至2025年初,试验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等。
深圳与南宁市共建“马山现代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为马山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聚焦市场创新
锻造粤桂合作“共赢端”
深圳、南宁两市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共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创新中心、招商咨询中心成功揭牌,优化了两地产业链分工协作。
“桂品入鹏城、粤桂共潮生2024年广西消费帮扶对接活动”在深圳举行,为广西特色产品拓展大湾区市场搭建平台。
粤桂两省区举行“百家龙头湾企入梧”投资促进活动,有利于双方的产业协调互补。位于南宁市隆安县的粤桂协作项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引进深圳企业,建立水牛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粤桂特别合作试验区的梧州市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融入大湾区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行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上取得新突破。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