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机票高铁票价跳水,民航高铁竞争白热化
AI导读:
春节后国内机票和高铁票价均出现大幅度回落,折扣低至不到1折,部分高铁票价低至2折。民航与高铁的竞争愈发激烈,抢客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2月5日,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迎来新一轮调整。其中,成人旅客800公里以上航线每位旅客收取40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含)以下航线每位旅客收取20元燃油附加费,相比此前分别上调20元、10元。而上一次燃油附加费上调已经是2023年10月,此后一路下调。
时代财经从各大OTA平台了解到,春节假期后国内机票延续小长假后的“跳水”趋势,折扣低至不到1折。携程提供的数据显示,大年初十(2月7日)后机票价格将回归平常水平,元宵节后出发的机票、酒店均价相较春节期间有30%-50%回落。
广州-长沙、广州-桂林等路线高铁票在节后“悄悄”打折,出现低至3折的票价,部分已火速售罄。春节假期刚落幕,民航与高铁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抢客”。
飞猪平台上2月7日上海-三亚、上海-武汉,2月8日杭州-贵阳、南京-白山,2月9日杭州-成都、深圳-昆明等航线,机票价格均低至200元左右(不含税费)。携程方面也表示,机票价格降幅明显的目的地有重庆、昆明、哈尔滨、三亚、海口,均价下降三、四成。以广州为例,近一周内,飞往重庆、成都、海口、三亚、昆明、武汉等目的地均出现“白菜价”机票,折扣从0.9折-3折不等。
据时代财经查询,在数个OTA“低价机票”模块中,几乎所有低价机票都守住了200元的“底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官方公众号称,接下来一段时间,杭州飞往成都的最低机票价将保持在200元左右;其他航线如飞西双版纳、三亚、昆明均是该价位。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11/1739218229978.jpg)
某OTA上低价机票展示,图源:OTA截图
而在2024年国庆小长假后,不少航线票价都跌到了“百元”门槛,如上海飞往哈尔滨、福州等热门航线均有100多元的机票。
近期民航自媒体“航旅圈”爆料称,年前多家航司均被有关部门约谈或召开闭门会议,不允许出售低于200元的机票,若被监测到售卖低于200元的机票将收到“警告”。时代财经也向多家航司求证,但并未有航司证实收到该规定,仅有部分航司表示有听闻此消息。有不愿具名的OTA人士透露,平台确实有收到航司关于“机票售价不得低于200元”的通知,且目前已经在执行。这当中的“200元”指的是不含税的裸票价格。
早在2023年2月,就有市场消息传三大航及旗下子公司接到口头通知,为减少亏损、停止低价投放,对部分航线限制卖低价票。
有航司营销口人士对时代财经指出,如果是针对部分资源紧缺、流量大的航线进行一定价格管控是合理的,但一刀切则不实际。淡季机票低于200元很正常,且部分廉航在一些航线上长期定价就是100多元。
民航业的业绩压力不小。据中国民航局今年1月披露,2024年民航全行业同比减亏206亿元,总体实现扭亏为盈,结束了连亏四年的局面。不过,仅有20家航空公司实现盈利,以目前公布了2024年业绩预报的三大航(南航、国航、东航)为例,虽较2023年大幅减亏,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中航协在1月13日的通报则直指,2024年航空客运市场“旺丁不旺财”现象较为突出。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7.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9%,较2019年增长10.6%;但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2023年下降超过10%,全年客公里平均收益水平同比下降12.5%。
除了航司间的互相竞争,机票定价还受高铁对民航分流所影响。过往高铁和民航的竞争集中在1000公里航程以内,但如今已经逐渐拓展到1200、1500公里。去哪儿航旅大数据提供的报告亦指出,2024年上半年,高铁在民航客流量较大的主干线路上增加了大量的车次,加班最多的是成都、重庆到北京、上海和广深的线路。
国铁集团也在对高铁票价“动刀”,一改此前固定、单一的票价机制。2024年6月,铁路12306官网发布四则调价公告,自2024年6月15日起,对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上的部分动车组列车进行票价优化调整,其中就包括对列车最低票价进行超三成的下调。
![](https://www.yxiu.cn/files/20250211/1739218230185.jpg)
图源:12306 App截图
近两周内多个火车(含高铁、普列、动车)班次均出现4折以下的折扣价,部分低至2折。其中,广州前往长沙、桂林、贵阳、贺州多个路线均有“骨折”票在售,如2月6日广州南-桂林西的高铁票价仅需59元。此外,2月8日广西南宁-贵州兴义的普列火车票低至1.9折,硬座票价仅需13元。
尽管其中部分班次为凌晨出发的“红眼”高铁,但也在票价公布后火速售罄。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游客就因为折扣高铁票而激发节后旅游的决策,且不少是中长途旅程。
2025年,高铁与民航“抢客”的竞争或许会更加激烈。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