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后,全国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展现中国经济强劲势头。各地顺应产业升级,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不仅拉动短期经济增长,更有望释放长远效益,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升级。

春节过后,全国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热情进一步显现。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传统产业基地到新兴科创高地,一批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展现出中国经济向“新”而行的强劲势头。各地主动顺应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步伐,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科技创新”成为各地重大项目投资的关键词之一,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

今年春节刚过,北京、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都有一大批重点项目签约或集中开工,全力推动一季度“开门红”。2月10日,北京密云区举行了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集中开工仪式,6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88亿元。此前,江西吹响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冲锋号”,1534个项目联动开工,总投资6600亿元。湖南长沙则召开了主题大会,并在会前举行了预估总投资878.9亿元的23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浙江省委、省政府也举行了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50个重大项目亮相,总投资超3500亿元。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犹如春日里播撒的一粒粒种子,将为经济注入强劲的底气和动力。投资向“新”,项目“升级”“换道”,锚定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是各地投资项目的突出特点。以浙江为例,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都是向“新”项目开工活动。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首批重大项目更加强调在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方面的布局,有利于推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同样,湖南长沙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产业发展类项目占比较高,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魏琪嘉表示,投资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地方经济转型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活力。以总投资30亿元的南昌博世电驱动系统项目为例,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营收将达50亿元,可带动上下游约40个配套项目落户。

魏琪嘉认为,以创新为导向的投资既能创造就业岗位,又能催生新技术、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专家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仍存,中国通过加大新兴产业投资,正逐步构建更具韧性的经济结构。各地重大项目向“新”看齐,随着更多创新项目落地生根,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提质升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于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