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武汉市获批18条低空试点航线,计划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破千亿。全国多地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预计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发展低空经济需加强顶层设计、设施建设、研发制造及拓展应用,同时构建空中交通管理规范。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正式获批18条低空试点航线,标志着该市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武汉市雄心勃勃,提出至2030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力争跻身国内低空经济综合实力第一梯队。随着政策春风频吹,资本亦闻风而动,不仅武汉,全国各地亦纷纷布局低空经济,竞相角逐这一新兴赛道。

低空经济,依托民用有人驾驶及无人驾驶航空器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综合经济效应。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我国发展低空经济既拥有市场需求优势,又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然而,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低空经济亦面临诸多挑战,需提前预判并防范产业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泡沫化现象,同时,也应警惕单一模式、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确保低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顶层设计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空域作为战略资源,需强化战略管理,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走在前列的地区,应进一步拓宽“空中市场”,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则需深化对低空经济的认识,结合本地资源特色,错位竞争,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需加快完善通用机场、起降点、维修站等地面设施网络,构建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低空智能信息网络,积极争取空域资源,扩充低空飞行航线网络,打造覆盖全域的低空飞行服务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空中路网支撑。

研发制造是低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需聚焦整机制造、关键系统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新型材料供应等全产业链环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拓展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需加快发展应急救援、交通物流、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低空+”多业态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深入社会各个角落,赋能千行百业,提升社会整体运行效率。

此外,加快构建空中交通管理规范体系,对于保障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需平衡低空开放与空中安防的关系,在确保飞行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制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空中交通运行保障体系。

低空经济作为一条新兴赛道,需摒弃“炒概念”“赶时髦”的心态,避免急功近利。只有统筹布局、立足优势、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技术支撑,才能让低空经济真正展翅高飞,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