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省2024年经济数据揭晓,深莞惠领跑全省,广佛增长乏力。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内各地级市的GDP增速和总量情况,以及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动力。

2024年2月8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全年经济数据悉数揭晓,呈现出一幅多元化的经济画卷。

在GDP增速方面,广东省内呈现分化格局,共有10个地级市增速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3.5%)。深圳都市圈内的深圳、东莞、惠州表现尤为抢眼,分别占据了增速榜的前三位。然而,广州都市圈的广州和佛山则表现欠佳,增速分别位列全省倒数第四和第三,而汕头市更是以0.02%的微弱增速垫底。从GDP总量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大万亿级经济大市依旧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占比高达六成。其中,“第五城”惠州成功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136.39亿元,而大湾区城市中山则以4143.25亿元的GDP重新超越粤西城市茂名,位列全省第八。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与广州之间的GDP差距进一步拉大。深圳凭借3.68万亿元的GDP总量和5.8%的增速,稳居全省榜首,其工业与出口的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深圳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连续三年有望蝉联“全国工业第一城”。此外,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步入收获期,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近45%。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高达293.53万辆,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东莞则受益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回暖,工业生产和外贸取得显著增长,GDP增速从2023年的倒数第一跃升至全省第二,达到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同时,东莞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也持续回暖,同比增长8.3%。

相比之下,广州和佛山则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广州GDP为3.1万亿元,增速仅2.1%,与深圳的差距拉大至近6000亿元。佛山GDP增速也仅有1.3%,两城市增速分别位列27座“万亿城市”中的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一。广州和佛山以传统产业为主,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逐渐乏力,而新兴产业尚未成为支柱,产业调整冲击明显。

惠州则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GDP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增速达到4.2%。惠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与深圳在产业上协同紧密。同时,惠州也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近九成。

中山则通过大力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GDP达到4143.25亿元,增速3.7%,重新超越茂名成为全省第八。中山在产的34个工业行业中,增长面为70.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尤为迅速。

此外,湛江和汕头则成为广东省内GDP增速垫底的城市。湛江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和产业结构单一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出现下滑。而汕头则因工业增长乏力,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8%,经济发展几乎原地踏步。然而,汕头正在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未来有望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整体来看,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呈现出分化格局,既有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快速增长,也有广州、佛山等城市的增长压力。同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增长迅速的城市,如清远、揭阳、云浮等。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