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介绍了广东珠海、中山等地率先公布首批闲置土地拟收储清单的情况,涉及多个领域和交易对象。同时,多地也在持续推进闲置土地收储工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成为重要来源。业内专家指出,土地收储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意义重大,有望帮助企业度过资金困难期并推动市场回暖。

本报记者 陈潇

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推进存量闲置土地的收储工作,以期有效盘活土地资源。

近期,广东省内的珠海、中山等地率先行动,公布了首批闲置土地拟收储清单。这些清单中的交易对象不仅包括了大型央企和国企,还涵盖了众多本土中小房企。所涉及的土地用途广泛,包括居住、商业、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显示出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储方面的多元化布局。

从已公布的首批拟收储土地情况来看,各地收储土地的宗数多达十余宗,累计公布的土地收储金额更是高达数百亿元。虽然收储价格普遍较拿地价格有所折扣,但整体上仍符合市场预期,为地方政府和房企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多地首批拟收储土地公示进行中

具体来看,2月9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率先发布了《中山市2025年第一批土地储备领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用地收储价格》的公示。根据公示内容,中山市拟收储3个项目用地,总面积达21.38公顷,收储总价约为12.69亿元。这些土地涵盖商业住宅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和商业用地,交易对象既有本土房企和港资开发企业,也有大型房企华润置地旗下的开发商。

同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也进行了首批拟收储土地的公示。根据公示内容,珠海计划收回14宗土地,总面积约41.5万平方米,收储价格合计约66.5亿元。这些地块分布在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万山区等多个区域,其中单宗土地收储最高价格达12.6亿元,为商业、商务用地。在涉宅用地方面,共有8宗地块被纳入收储范围,其中2宗由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珠海华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持有,收储价格为18.68亿元;其余6宗涉宅地块则由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在2022年竞得,总收储金额约17.6亿元。

除了珠海和中山外,广东省内的惠州、潮州、云浮等地也于近期公示了首批土地拟收储名单。据不完全统计,仅广东省内公示的首批收储土地总金额已超过140亿元,显示出广东省在土地收储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强劲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地区尚未在政府网站公示具体的收储方案,但从相关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土地收储工作已在各地有序推进。例如,1月13日,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湖州南太湖管委会已就土地收储订立协议,将以7.81亿元现金收储4宗涉宅地块。

闲置土地收储工作持续推进

在首批拟收储名单落地的同时,更多地区也在持续推进闲置土地的收储工作。近期,河南开封、浙江金华、江西吉安等多个地区陆续发布公告,公开征集社会闲置土地进行收储。这些地区在收储对象上普遍优先收购因资金或经营问题无力继续开发、已供应但长期未动工的住宅及商服用地。

此外,进入司法或破产拍卖、变卖程序的土地,因低效用地再开发或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收回的土地,以及已动工地块中规划可分割暂未建设的部分,也可以纳入收回收购范围。在收储价格方面,部分公告透露将由当地土地储备中心委托经备案的土地估价机构对拟收回收购地块进行土地市场价格评估,并根据市场形势和合同履约情况等因素集体决策确定基础价格下调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已成为收储资金的重要来源。此前,财政部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两个方面的专项债项目。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业内专家指出,预计2025年收储存量土地将加速进行。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的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意义重大。通过这一机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大量闲置土地可能得到盘活,推动企业开发链条由此重启,并促进企业重新进入土地市场。同时,通过土地收储机制,房企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回笼,避免采取大幅降价出售土地或房产的方式维持资金链稳定,确保项目交付和偿还债务等。这种方式有望帮助企业度过资金困难期并推动房地产市场库存下降带动市场持续止跌回稳。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