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与PPI数据揭示经济通胀形势
AI导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CPI同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2.3%。春节效应、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显著。未来CPI预计温和上涨,PPI同比降幅或收窄,经济通胀形势复杂。
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较上月涨幅扩大了0.4个百分点;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则同比下降2.3%,降幅与上月持平,揭示了当前经济通胀形势的复杂面貌。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深入解析,1月CPI涨幅的扩大主要受春节效应驱动,节日期间食品与服务消费价格显著攀升。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4%,受春节需求增加及气温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猪肉、蔬菜、水果价格均有明显上涨。
服务价格方面,春节期间我国跨区域人口流动规模创历史新高,带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尤其是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8.9%和7%,涨幅显著。此外,高质量春节档电影的火爆,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2》等,不仅刷新票房纪录,也促使电影及演出票服务价格同比上涨高达11%。
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也传来波动信号,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及金价飙升,进一步助推了居民能源消费和商品消费价格的上涨趋势。特别是金价,进入2025年后持续攀升,伦敦现货金及COMEX黄金价格相继突破关键点位,市场分析指出,这主要受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引发的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影响。
对于未来走势,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预测,随着稳经济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内需拉动效果将显现,CPI或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而在PPI方面,尽管同比跌幅持平,但环比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反映出春节期间工业生产节奏放缓,工业产品需求回落的现状。
东方金诚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国内煤炭、钢铁、水泥等工业原材料价格走势疲软,相关行业PPI环比下跌明显。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预计,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减弱,2月PPI同比降幅将有所收窄,而PPI同比能否较快转正,则取决于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效果,尤其是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力度。
作为货币政策的关键指标,CPI的走势备受关注。刘佩忠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CPI预计将保持温和增长,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良好内部环境。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定增长、就业和物价回升的目标,以及欧美主要经济体降息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2025年推动物价温和回升在货币政策及宏观政策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