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研结果显示,春节后资金面或转松但宽松程度待观察,降准降息操作窗口期或延后。市场机构对货币政策感受及金融数据预期进行全面反映。

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调研结果出炉,揭示出春节后资金面或将迎来转松趋势,但宽松的具体程度和幅度尚待进一步观察。在参与本次调查的17家市场机构中,有8家机构认为节后资金面可能会出现边际转松的情况,而另外9家机构则持谨慎态度,认为短期内资金面或将维持平稳偏紧的格局,并预计流动性缺口将在936亿至5000亿元之间。

公开市场方面,由于1月降准预期的落空,加之外汇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货币总量政策的放松可能会与其他政策的落地相配合,因此2月的降准、降息操作窗口期或将延后。

“C50风向指数调查”由财联社发起,汇聚了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其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本期调查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

资金面节后或难现大幅宽松

回顾1月,受多重因素扰动,资金面呈现边际转紧的趋势。尽管央行进行了大额投放,并在1月21日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呵护流动性,但资金面紧张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资金面偏紧的原因一方面包括税期走款、信贷消耗、节前取现和净投放力度偏弱等技术性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央行“稳汇率、防空转、长债防风险”的政策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资金面偏紧导致资金价格显著抬升。在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利率(DR007)均值达到1.93%,与公开市场操作(OMO)利差达到43BP,创下了自2020年央行强调政策利率引导作用以来的新高。

此外,1月中旬,全市场机构7天回购利率(R007)一度超过4%,创下2021年1月以来非跨年时点的最高值,打破了此前每当DR007偏离OMO利率20BP以上就会触发央行加大维稳的规律。而在1月末跨春节时点,资金价格依然居高不下,1月24日全市场机构14天回购利率(R014)达到4.13%,创下2023年末以来的新高。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通过资金面自发收紧、短端利率适度上行,可以带动前期过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形态得到修复,同时也有助于兼顾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对于节后资金面的演绎趋势,财联社调查显示,市场普遍预计资金面在春节后转松的概率较大,但宽松的程度和幅度仍需进一步观察。在参与调查的17家市场机构中,8家认为节后资金面或边际转松,而9家则认为将维持均衡偏紧的格局。

其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判断,在完全排除MLF以及逆回购到期因素的情况下,2月或存在约4000亿元的流动性缺口,资金面仍面临一定压力。

明明表示,扰动因素主要来自于逆回购到期、政府债放量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而利好因素则主要来自于节后现金回流银行体系以及央行充足的货币政策工具。然而,由于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态度暂未展现出更宽松的意图,因此资金面边际转松的幅度可能有限。

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指出,从季节性角度来看,春节过后资金面往往会出现转松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居民节前所取的现金会回流到金融系统,从而用中长期资金取代短期的逆回购。对于今年春节后的资金面情况,肖金川预计将会出现边际转松的趋势,但资金价格可能仍然偏高。

基于对1月现金漏出规模的估计,信达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一爽测算出节后现金回流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成为流动性的主要补充来源。

民生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则认为,在短期内资金面或仍有维持平稳偏紧格局的可能。但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围绕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货币适度宽松仍将是主旋律。

降准、降息操作窗口期延后

在公开市场方面,由于1月降准预期的落空以及外汇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货币总量政策的放松可能会与其他政策的落地相配合。因此,2月的降准、降息操作仍需视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定。

具体来看,多位市场人士认为目前降准的必要性相对有限。王一峰表示,从可贷资金角度来看,1月信贷“开门红”投放已经收官,而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将再度转入信贷小月阶段,因此银行可贷资金端的压力相对减轻。

此外,王一峰还指出,从置换MLF角度来看,2月MLF到期规模为5000亿元相对较小,届时或仍会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予以对冲。同时鉴于央行对流动性的总体态度有意维持相对紧平衡状态,并拥有相对丰富的流动性投放方式,因此降准这一具有较强信号意义的操作或有所滞后。

对于降息而言,由于1月信贷“开门红”成色较好,因此对于融资需求的修复情况仍需等节后陆续开工后再进行观察判断。若需求修复弱于预期或信贷景气度不可持续时,则届时适度降息亦将成为可选项之一。

在海外方面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的背景下目前美元指数、美债利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状态之下中美利差倒挂幅度较大导致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而在国内方面央行则更加关注利率风险并致力于防范资金空转诉求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币宽松操作的空间与力度。

但民生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谭逸鸣强调指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货币政策仍以稳定总需求为首要目标并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灵活把握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与节奏。”

银河证券固收分析师刘雅坤同样认为:“由于货币政策短期内强调稳汇率的重要性导致市场宽货币预期短期内有所降温并推迟出现;但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实施仍需视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定;不过从上半年来看仍然存在较强的宽松预期。”

明明也表示:“通过对过去几年央行在春节前后货币政策操作的复盘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央行在春节前后通常更倾向于采取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因此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央行宽货币的取向是明确的;但短期内在操作上会更加谨慎并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采取降准降息等措施。”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