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深入调研集采药品质量风险
AI导读:
国家医保局针对集采药品质量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医院及科室意见,介绍集采做法及监管措施。调研结果显示,部分说法多来自主观感受。同时,我国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采用严格标准,并持续加强监督管理。下一步将完善集采政策,确保药品质量。
近日,国家医保局针对集采药品质量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今年1月,有专家指出部分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质量风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医保、药监部门迅速行动,组织调研组前往多家医院及科室了解情况。
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包括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在内的7家医院负责人及外科、内科、麻醉科、药剂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意见,并深入相关科室提取了详细数据资料。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向专家们表达了‘开门办集采、登门听意见’的诚意,并介绍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具体做法、强化集采药品质量监管的措施以及对发现质量风险中选药品的处置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关于‘降压药血压不降’的说法,瑞金医院提供的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显示,原研及仿制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能获得较好效果,且安全性相当。对于‘麻醉药不睡’的说法,调研医院麻醉科临床医生表示,麻醉药在集采前后用法用量没有大的变化。而关于‘泻药不泻’的说法,目前集采新纳入的泻药品种尚处于落地执行前的准备阶段,相关医院和医护人员尚未使用‘集采后的泻药’,因此未收到相关反馈。
此外,调研组还向专家们了解了完善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药品质量监管的意见建议。对于临床收集到的不良反应个例,7家医院均按规定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渠道畅通。总体来看,此次关于‘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说法多来自他人转述和主观感受。
在谈及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时,调研组表示,我国从2015年开始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对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采用国际公认的严格标准,并持续受到严格监管。因此,一致性评价是一整套质量评价和监管体系,而非‘一次性评价’。
针对医院能否使用集采非中选原研药的问题,调研组明确指出,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原研药市场之一,在集采政策中,即使原研药未中选,也不会被禁止使用。医院实际采购量达到相应规模即为完成采购协议,协议之外的部分,由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品牌。
在集采药品中选价能否覆盖成本的问题上,中选企业反馈表示,中选价格能够覆盖成本,主要得益于销量保证、规模效应和自动化改造等因素。同时,药监部门对药品质量严格监管,坚持‘全覆盖’‘零容忍’,对发现的个别有质量风险的产品立即采取暂停生产、进口、销售等措施。
对于网络上和身边部分群众对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和安全性的不同感受,调研组表示,这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和安全性等效,但个例感受不能代表整体。对药物疗效进行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价需要系统严谨的方法和过程。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鼓励临床一线医生用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平台,积极反馈药品质量风险线索,并鼓励支持临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同时,将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严格坚持标准,细化组织实施,全程公开透明,全链条可追溯。
自2025年起,所有参与集采的药品必须具备药品追溯码,做到‘带码采购’。医保部门将以追溯码信息作为支付依据,实行‘带码结算’,并坚决遏制药品的回流串换,打击欺诈骗保行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