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1月,全国CPI同比增速实现近五个月来首次回升,核心CPI也连续第四个月回升。春节因素助推国内消费回暖,服务价格和食品价格均有所上涨。部分耐用消费品需求也有所回暖,政策对恢复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

新华财经北京2月9日电(记者安娜、陈爱平)2025年开年首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实现了近五个月来的首次回升,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也连续第四个月回升,环比和同比涨幅均较上月扩大。这一趋势不仅标志着我国CPI走势向好,更向市场释放了消费逐步回暖的强烈信号。

国家统计局于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CPI环比由上月的持平转为上涨0.7%,同比涨幅则由上月的0.1%扩大至0.5%。同时,更能反映长期稳定消费需求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6%,涨幅均较上月有所扩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1月份,我国CPI、核心CPI环比涨幅均强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

多位经济学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节因素的助力是推动1月份国内消费回暖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份,且假期比往年增加1天,这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旅游和消费热情。在假期效应的带动下,旅游、文娱、餐饮等服务消费呈现出放量增长的趋势。此外,春节前夕居民储备年货的增加,以及多地气温下降对农产品生产与储运的影响,共同推动了猪肉价格的止跌回升,并进一步推升了鲜菜、鲜果等短周期食品价格。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9%,涨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对CPI环比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五成。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环比分别大幅上涨,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8个百分点。同时,受务工人员返乡及服务需求增加的影响,家政服务和美发价格环比也分别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从食品价格来看,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3%,对CPI环比上涨的贡献率超过三成。尽管春节集中消费效应推动了食品价格上涨,但涨幅并不高,这表明我国对食品等基本民生消费品具有较强的供给保障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此表示了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部分耐用消费品需求也有所回暖。各地发放的消费券、消费补贴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效果明显,家具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销售增长较快。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指出:“春节期间居民消费热情较高,叠加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的启动,交通工具、家用器具等耐用消费品价格表现好于季节性。”

此外,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及时推出,叠加前期增量政策的持续发酵,进一步提振了居民消费信心,助力消费需求回暖。温彬认为:“‘两新’扩围政策的推出,对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宏观政策的持续加码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政府投资与地方化债、刺激民间投资、激活房地产市场、稳定金融市场、加大信贷投放、促消费保民生等重点领域将得到有力推动。这将有效促进需求的修复和物价的稳步回升。王运金表示:“虽然1月份季节性因素推动物价上涨明显,但可以看出政策对恢复市场信心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