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新风貌:粮食安全稳固,特色产业蓬勃,美丽乡村宜居
AI导读:
本文记录了经济日报记者深入探访湖南、浙江、河南等地,见证美丽乡村新变化,解锁现代农业科技密码,展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与广袤大地的勃勃生机。通过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措并举,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农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新时代构建农业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近期,经济日报记者深入探访湖南、浙江、河南等地,亲历田间地头、科研机构及企业生产线,记录下美丽乡村的崭新风貌,解锁现代农业背后的科技创新密码,深切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与广袤大地的勃勃生机。
强国之路,农业为先。经济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组在多地调研发现,粮食安全根基不断夯实,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强国建设步伐稳健。河南作为小麦生产大省,中原农谷科技成果展厅内,“新麦58”等优质品种备受瞩目,高价转让经营权屡破纪录,展现了种业创新的强大实力。湖南作为水稻生产大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超高产杂交水稻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浙江虽非粮食主产区,但通过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展现了高效农业的魅力。
粮食安全根基稳固,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在河南,中原农谷汇聚南北方资源,贯通产学研,已审定161个优质新品种,推广种植110个新品种,小麦推广面积达1亿亩。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依托袁隆平创新团队,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种业国家战略核心科技力量。浙江则通过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推动“五良融合”,激发种粮大户积极性,挖掘粮油作物单产潜力。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河南栾川县蕙兰文化产业园,通过寄养代卖、入股分红、质料加工、电商直播等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湖南浏阳中茧新科桑蚕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智慧化养蚕工厂实现全年不间断产茧,数智化技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浙江则绘制乡村特色产业地图,建设“浙农优产·百县千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文化兴盛生活美好
浙江、湖南、河南等地,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浙江宁波市宁海县团联村,深入挖掘村庄文化资源,打造“五福团联”特色乡村IP,展现美丽乡村新样板。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沙田溪村,依托传统文化,发展书法文化,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提升。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龙溪艺术馆等文化地标林立,艺术为美丽乡村增添色彩,吸引众多青年人才扎根乡村。
通过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多措并举,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