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2024年初建立以来,已支持14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通过“白名单”制度提供稳定资金保障,显著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及健康发展。

为更有效地支持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国家于2024年初正式设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截至当前,该机制已成功助力1400万套住房的建设与交付,对保障购房者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及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中的“白名单”制度,为房地产项目的顺利建成与交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商业银行针对“白名单”房地产项目的贷款总额已达5.03万亿元,远超原定的4万亿元目标。至2025年1月22日,这一数字又增加了5700亿元,贷款总额攀升至5.6万亿元。

肖远企副局长强调,该机制遵循“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的原则,即所有符合“5+5”条件标准的房地产项目均被纳入“白名单”管理。项目一旦入列“白名单”,银行将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提供融资支持,确保资金“应贷尽贷”。同时,银行还被允许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的资金监管账户,以“能早尽早”的方式确保项目尽早开工,避免中途停工。

以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为例,该行为“白名单”项目开辟了信贷绿色通道,高效审批并通过了西部科学城“凤栖湖”住宅项目的贷款申请,且在审批通过后仅2个工作日内便实现了首笔放款,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中的资金需求。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为该项目放款1.4亿元,有力推动了项目施工的加速进行。

自去年以来,多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苏省金融监管局密切关注贷款投放情况,及时评估调度,确保“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达标。截至去年12月30日,江苏省共有994个“白名单”项目,累计放款达4127亿元。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同样有效满足了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有力保障了项目的建成与交付。截至今年1月26日,重庆市“白名单”项目总数已达342个,银行授信审批金额接近1500亿元,累计投放金额超过1300亿元。

当前,“白名单”项目的扩围增效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此举将为房地产项目带来更多资金支持,有效缓解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难题,进一步推动已售商品房的竣工交付,减轻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下行压力。同时,这将有助于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居民信心,释放更多有效需求。

以哈尔滨市香坊区某项目为例,该项目规划共五期,一期已于2023年12月交付,二期在建在售。但由于销量有限,项目资金出现缺口,导致四期项目的开发和开盘进度较预期延缓。对此,黑龙江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方案,主动解决项目融资过程中的问题,并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审批效率,确保企业在满足条件后能够第一时间获得资金。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尔滨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班积极协调各方,快速办理相关手续,使该项目成功纳入“白名单”,有力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肖远企副局长表示,将继续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稳定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支持,发挥不同融资工具的独特优势,形成组合效应,提高融资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将积极探索和总结“白名单”机制的经验和良好做法,尽快优化相关房地产融资制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