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养老金融的发展潜力,以及推动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性。分析了养老金的特点、投资周期长及政策支持,提出完善居民养老金资产、增强资产可持续性的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着重强调了养老金融的发展潜力。紧随其后,《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针对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有效引导如养老金这样的长期资金入市,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从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养老金作为职工缴纳、专门用于退休后基本生活费用的资金,是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一环。其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可预测的现金支付结构,使得养老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养老金能够成为资本市场中的一股稳健力量,对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了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支付能力,其投资要求极高的安全性,这也促使资本市场中的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不断创新。

养老金的另一大特点是投资周期长,通常可达30年至40年。这意味着养老金有足够的时间来平滑股票的短期波动,使养老金持有者能够享受到股市的长期红利。这一点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养老资管产品配置包括股权、股票和债券在内的多种资产,并支持养老金融产品投资于与养老特征相匹配的长期优质资产。

从长期来看,权益类产品在资本市场中通常能够取得更好的收益,这一点在几乎所有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都得到了验证。在我国,全国社保基金作为参与股票投资最积极的长期资金之一,其多年来的A股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相当可观。这主要得益于社保基金坚持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策略,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养老金管理机构借鉴。

展望未来,要进一步释放养老金融的潜力,我们需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更多长期资金有序入市,为养老金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这将有助于实现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双赢局面,进一步增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提升养老金融的价值。

为了完善居民养老金资产并增强其可持续性,我们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物质基础挑战。按照政策要求,我们应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同时,还需要完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规则,并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此外,我们还应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通过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以及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委托投资规模,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加养老财富的储备。同时,明确细化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其专业投资优势。

养老金融发展相关图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