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能源发展迅猛: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并网运行
AI导读: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成功并网运行,成为江苏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江苏利用自然环境和新能源产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走高。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大幅增长,政策引导电网规划配套服务新能源,科技赋能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
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豫东垦区堤外滩涂的海面上,一片片光伏“方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持续不断地吸收着自然的力量,转化为清洁的绿色能源。至2024年12月底,国内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已成功并网并稳定运行,成为江苏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江苏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强劲的新能源产业需求,江苏充分利用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新能源建设。同时,针对新能源消纳不稳定等产业发展难题,江苏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的占比,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2024年,江苏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高达2280.14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能力比重达88.68%。
自然环境优势显著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江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以来,江苏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为江苏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装机量来看,截至2024年12月底,江苏全省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大关,达到20409.3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达8486.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总量的41.6%,较“十三五”末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成为目前江苏的第一大电源。从装机增速来看,江苏新能源装机规模自2020年起陆续突破4000万、5000万、6000万、7000万千瓦大关,且增速不断加快,从7000万千瓦增长到8000万千瓦仅用时不到6个月。
江苏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强劲的产业需求。江苏濒临黄海,海域面积广阔,为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预计到2025年底,江苏海上风电将达到1500万千瓦,全部并网后年发电量约420亿千瓦时。同时,江苏陆域的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初步估算全省陆上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2000万千瓦。此外,江苏光照资源丰富,平均年日照数在1400小时至3000小时之间,太阳能资源年理论储量每平方米1130到1530千瓦时,这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制造业强省,江苏的制造业底蕴深厚,形成了强劲的新能源需求。随着光伏装机需求的不断增大,江苏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构建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到电池、组件再到光伏发电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12月,盐常宿淮光伏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这标志着江苏光伏产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政策引导电网规划 配套服务新能源
江苏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江苏从新能源开发、新能源消纳、配套电网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有序推进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陆上风电平价项目,打造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相关配套政策也陆续推出,各地市根据当地实际出台了具体落实办法。
在政策推动下,江苏各地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南通如东建成了当前世界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长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连云港赣榆墩尚276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并网,成为中国华电集团在江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南京公用新能源集团在生态养殖、农业仓储、金属制造等相关企业完成了多个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然而,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发电不稳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为促进新能源消纳,江苏以电网规划为抓手,服务新能源开发消纳。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一方面高效推进新能源接入系统方案等措施,助力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接网;另一方面持续加强新能源专项统计分析,推动发布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各项政策,引导风电、光伏科学有序开发。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破解发展难题
为破解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难题,江苏持续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互促,持续保持在新能源产业上的领先优势。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光伏产业链上游多晶硅生产企业,该公司开发的全新技术路径——硅烷流化床法(FBR)制备颗粒硅,打破了多晶硅行业尖端工艺技术被国外垄断的格局,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技术。此外,在光伏领域,江苏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在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4980件增加到2023年的9633件,截至2024年底,累计专利申请已超过7万件,位居全国榜首。
新能源装机比重不断增长,其发电不稳定性对电网平稳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精准预判新能源发电情况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江苏电力部门依托全省新能源发电数据中心,将省内所有海上风电场连点成网,通过部署在电力专网上的各场站在线监测终端,实时感知获取风向、风速等气象信息,为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和预测能力,江苏电力部门引入了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具备关联信息自动获取、多元数据智能筛选、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等功能。目前,全省风电出力峰值预测精度已达到94.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外,针对江苏新能源装机与负荷中心大体逆向分布的问题,江苏电力部门将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运用到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中,有效提升了现有跨江输电通道的输送能力,从而破解了清洁能源“跨江”传输的难题。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