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分析师指出,CPI涨幅扩大受春节错期等因素影响,PPI同比下降主要受工业生产淡季影响。未来走势将取决于房地产市场复苏、外部贸易环境变化及宏观政策力度等因素。

记者辛圆

国家统计局于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这一涨幅相较于去年12月回升了0.4个百分点,并达到了过去5个月内的最高点。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则同比下降了2.3%,与去年12月的降幅持平。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的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界面新闻表示,1月份CPI同比涨幅的扩大主要受两个因素推动:一是春节错期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二是旅游出行等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显著扩大。此外,开年推出的“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力度加大,对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月份CPI同比中,食品价格上涨了0.4%,而上个月为下降0.5%。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了13.8%,涨幅较上月上升了1.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5%,在非食品类别中,新能源小汽车和燃油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了5.8%和4.6%,但降幅均有所收窄。服务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

此外,统计局指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已经连续第四个月回升,本月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0.6%,涨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

王青在采访中预测,由于2月份春节错期效应的逆转,CPI环比将由升转降,同比则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预计约为-0.3%左右。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团队在其研报中表示,节后猪价可能会季节性回落,一方面是因为节后需求减弱,另一方面,2024年3月至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加,导致猪肉供给相对充足,对猪肉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同时,果蔬价格也将开始季节性回落。综合考虑春节错峰的影响,预计2月和3月的CPI同比将分别约为-0.2%和0.6%。

对于2025年经济能否摆脱低物价局面,王青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时间、外部贸易环境变化对消费信心的影响,以及今年宏观政策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力度等因素。

他预计,2025年整体CPI水平仍将偏低,这将为实施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提供较大的空间。

在PPI方面,统计局在新闻稿中指出,1月份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处于淡季,全国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3%。

展望未来,王青表示,PPI同比能否较快转正,主要取决于2025年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产支持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与此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今年外贸环境变化可能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带来的影响。

天风证券认为,尽管国内“开门红”表现略显疲弱,商品价格可能呈现震荡偏弱态势,但在原油方面,OPEC+并未因特朗普呼吁降价而改变供应计划,预计短期内价格将维持震荡偏强态势。考虑到基数效应,预计2月和3月的PPI同比读数将分别约为-2.2%和-2.1%。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原样,未做改动)

相关图片描述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