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把握阶段性特征,挖掘消费与投资新潜力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分析了内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了挖掘消费新蓝海和扩大有效投资的策略,以实现消费与投资的量效齐升,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其稳健扩张不仅是应对外部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策略,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精准把握内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统筹消费提振与投资效益提升,对于加速构建全面内需体系、实现消费与投资量效双重飞跃至关重要。
「洞悉内需发展新阶段」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催生新的需求变革。随着居民生活需求从基本满足向高品质追求转变,以及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以服务需求和新型需求为代表的新需求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源泉和增长点。这些新需求在需求倾向、结构、方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在需求倾向上,消费者正从数量追求转向质量追求,高品质、高层次的新需求成为消费投资的新宠。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显著下降,从1978年的63.9%降至2023年的29.8%,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彰显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飞跃。传统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品的需求正通过提质升级而非简单再生产来扩量增效,而教育、文化、健康等领域的高品质新需求则快速增长,成为扩大内需的新焦点。
在需求结构上,从传统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和新型需求拓展的趋势明显。传统产品需求不断迭代升级,而服务需求则迅猛发展,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持续上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从满足需求到激发和创造需求,已成为消费市场和内需增长的关键支撑。
在需求方式上,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常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字+”“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入推进,催生了线上数字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电商平台、移动互联、智能制造等新兴业态正逐步成为需求的新方式。
消费主体的变化也是需求变革的重要一环,深刻影响着需求内容和方式的演化。随着消费主体更多转向个体,需求分化特征日益明显,共享式生活、体验式消费、定制式生产等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新需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了扩大内需的路径选择。
然而,需求不足与潜在需求巨大的并存现象,也是内需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内需不足直接表现为消费和投资增幅的回落,其原因涉及结构性、周期性、阶段性等多方面因素。当前,内需发展正处于新旧需求和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阶段,尽管新需求迅速发展,但仍不能完全支撑内需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扩大内需既要着力发展新需求,也要充分挖潜传统需求。
中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大国,具备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这是成为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和最具潜力消费市场的坚实基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引领和驱动,以及基本国情和发展前景的支撑,内需潜力巨大。特别是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展现出强劲活力,文化娱乐、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后劲十足,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提质升级空间巨大。同时,投资需求潜力也很大,高科技领域有望逐步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最重要支点。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35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额和资本形成总规模占世界的比重将分别提升至22%和35%,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重要的全球资本要素集聚地。
「挖掘消费新蓝海」
消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新消费与传统消费、消费与供给、质量提升与总量扩张等关系,增强消费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紧扣消费业态、供给质量、消费意愿和能力等关键环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持续扩张。
首先,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新型消费是前沿技术与消费领域深度融合的产物,代表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消费发展方向。要推动新型消费做大做优,关键在于发展新场景新业态,加强审慎监管。
其次,推进服务消费扩量提质。服务消费增长快、体量大、带动能力强,其发展状况对整体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要扩大服务消费覆盖面,向细分领域深化拓展;同时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以高质量服务驱动大规模扩张。
再次,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传统消费直接关联基本民生,且占比高,是整体消费增长的基本盘。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消费基本盘在稳量的前提下扩量。
最后,提升消费意愿和能力。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关键在于保障和提高居民收入。要强化经济增长和就业发展的高效互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扩大有效投资,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资作为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供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扩大投资的关键在于有效益,要在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扩量。要抓住科技创新密集期、产业升级加速期等重大机遇,瞄准现实和未来的实际需求,实施与消费相融的投资策略,全面推动有效投资,促进内需持续扩张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着力扩大产业投资。高科技领域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长期支点,应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同时,加大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投资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另一方面,要推进基础设施投资。新型基础设施是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应加大增后劲投资力度。同时,完善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城乡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还要有效促进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稳定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深入破除壁垒,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更多领域的投资;完善和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政策。
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转化,需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当务之急是将扩大内需置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握阶段性特征,全方位推进内需体系建设,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需求动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提升需求能力,实现投资消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不断提质升级。
![](http://example.com/image1.jpg)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德忠)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